《遥远的救世主》免费阅读!

分节阅读_54(2/2)

作者:豆豆

这个合理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非神即鬼。我们和法官都是无神论者,如果乐圣不是和人斗,而是和神斗,真败诉了也是虽败犹荣。”

    人事部经理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我不能完全同意蒋律师的说法,我觉得有情绪化和精神胜利法的成分。我们面对的是两百多张嘴吃饭的问题,是董事长倾注了十几年心血的基业,不是一句虽败犹荣就能放下的。”

    …………

    会议在一种严肃而必胜的氛围里进行,每位与会者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会议对诉讼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林雨峰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观察会议进程。此时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格律诗事件无论对方是出于什么动机,客观上都已经把双方逼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我说过,乐圣公司只有矛,没有盾,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因此,我对起诉组做如下要求:一、以吃掉格律诗公司为目的,以损害赔偿导致他们一夜之间资不抵债为手段,拒绝任何形式的调解,务求置敌于死地。二、在诉讼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格箱的发烧设计和苛刻工艺,既表现我们实事求是的胸襟,又能更有力地说明成本,也为胜诉后运作这款音箱做铺垫。三、拨专款找几个写手,在报刊和网上大造声势,充分利用这个事件的新闻效应提升乐圣的信誉和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巩固市场,强化乐圣公司在hi—fi领域的权威地位。”

    总经理赵青说:“这一战,是乐圣与格律诗的生死之战,双方都是一口气的事,喘过这口气就活,喘不上来就死。吃掉格律诗,我们就传递出了一个信息:老虎屁股摸不得。”  第三十二章

    1

    叶晓明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1998年6月16日上午,一辆法院的面包车在格律诗音响店的门前停下,从车里下来两个穿法官制服的男人,抬头看了看音响店的牌子,走进店里。刘冰和小杨出车送货,店里只剩下叶晓明一个人,店里这时没有顾客,他正拿着鸡毛掸拂拭音响机柜上的灰尘,看见两个法官进来,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但仍以接待顾客的方式迎了上去。

    一个法官问道:“请问,这里是格律诗公司吗?”

    叶晓明答道:“是。”

    法官又问:“公司负责人在吗?”

    叶晓明说:“在,我就是,我是公司经理叶晓明,请问您有什么事?”

    法官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拿出几份文件递给叶晓明,说:“我们是法院的,本院已经受理深圳乐圣音响有限公司起诉你公司不正当竞争一案,今天向你公司送达原告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和举证责任通知书,请你签收一下。”

    叶晓明在送达回执上签过名字和日期,法官收起回执走了。

    法院的人走后,叶晓明把乐圣公司的起诉书副本仔细看了一遍,他怎么都没想到,乐圣公司居然提出了600万元的损害赔偿请求。600万元的争议标的,这对于小小的格律诗公司无疑是一个迈不过去的诉讼门槛,怎么可能打得起这么天价的官司?他脑子一下就蒙了,这哪里是起诉,这分明是要置格律诗公司于死地。他意识到:完了!

    不多时,刘冰和小杨送货回来了。刘冰一进门就见叶晓明的神色不对,看他手里拿着不知什么内容的文件,问道:“咋啦,有事?”

    叶晓明说:“你来一下。”

    两人进了里间的办公室,叶晓明关上门把那3份法院文书递给刘冰。

    《遥远的救世主》第三部分(34)

    刘冰看过起诉书副本,焦虑而沉重地说:“我ca,600万,这不是往死里整吗?乐圣不是好惹的,早晚都有这一天,躲不过去。”

    叶晓明摘下眼镜慢慢地、仔细地用衣角擦拭着,这个动作几乎是无意识的,只是为了缓解一下心里的紧张,说道:“林雨峰是中国hi—fi音响界有头有脸的人物,不是谁想碰一下就能碰的,格律诗公司不死,林雨峰的面子拾不起来,丁哥这次是惹错人了。”

    刘冰说:“这么大个事,赶紧给丁哥打电话吧,拿个主意。”

    叶晓明说:“丁哥的意思还用问吗?砸锅卖铁也得打,可你打得起吗?600万元的标的按15%的诉讼成本算就是90万元,你跟不跟?别说咱本来就理亏,打赢了又怎么样?丁元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句过分的话,崽卖爷田心不疼啊!”

    刘冰说:“你是总经理,你说该咋办?”

    叶晓明沉思了许久,说:“先别给他们打电话,回古城。这事得先跟世杰商量,得咱的意见一致了再说,不能再让丁元英牵着走了。你去备车,我跟小杨交代一下。”

    刘冰答应一声,马上出去备车了。

    2

    刘冰凭借宝马轿车优越的性能和自己娴熟的驾驶技术朝着古城一路急驰。

    300多公里的路程,叶晓明一路几乎没有说话,一直在凝神思考。他很失望,对公司的前途失望,对丁元英失望。这位所谓的高人都干了些什么?都是一些花拳绣腿的东西,纯粹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不一样而标新立异,虚荣,说到底就是个虚荣。他心里一直认为丁元英是带领着一支没有受过训练的游击队在生搬硬套正规军作战,扎的架势虽然好看,但显然是行不通的。这一年多是白干了,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能够回到就是最好的结果,只要走错一步就会跌到负数,一个毁灭性的负数。想到北京的公司、国外的鉴定,想到王庙村那飞扬的粉尘和刺耳的噪音,一切都像是一场梦、一个笑话……

    叶晓明和刘冰下午两点多赶到王庙村,当汽车开到木工房临时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冯世杰闻声迎了出来,心里正在纳闷:怎么两个人都回来了?回来也不事先通知一声?他从两人异样的眼神里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冯世杰笑呵呵地问:“你们怎么回来了?”

    刘冰表情严峻地说:“出事了,进屋说吧。”

    木工房临时办公室依然是那样简陋,房间里闷热,还散发着一股在闷热和潮sh的作用下农村土房特有的气味,一只吊扇少气无力地转动着,发出“吱吱”的响声。这里没有凉爽的空调,也没有幽雅的环境,与北京的格律诗公司相比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