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回家孩子们在村口桥头上 ,坐成一排等他。谈到他的孩子时,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并从脏兮兮的衣服里掏出一张“ 全家福”,照片用信封装着,已陈旧得像水洗过似的。他一一地介绍,谁听话谁不听话,谁 学习好,谁学习不好。谈到他的收入时,他夸耀般地说,他比一般工人挣得也多,每月退去 费用至少要剩六七百元,孩子上学足够了。当问及过完年是否还干时,他态度明确坚定不移 :“当然,过了年要早来,那时生意多。”
离开之后,心里总像吃了什么回味无穷但难以消化的东西。在今天的经济形势下,像这 种情况也不泛其例,尽管他的动力可能是来源于愚昧,来源于那些超生的孩子,但他那种不 计别人的轻视和风吹雨淋的艰苦,而“甘为孺子牛”的敬业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不是 吗?若是前面介绍的那位经理和其员工,都有此积极向上的精神,那他的企业可能还有起死 回生的希望。
柳暗花明又一村
随着新年庄重而悠远的钟声,我们迈入了九五年的门坎。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因我们的忧 虑或欢欣而停止运转。时光残酷的流失,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和推动呢?
一年的商海沉浮,终于告一段落,而满载着奋斗和艰辛的业绩总结,却少了些令人欢喜 的数字,这对于“海中游子”的自负,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挫伤。因此,不仅有煞春节喜庆的 风景,可能还会严重影响到下一年的经营热望和自信。
节前,在一个代售车船票的服务中心看到,前来购票返乡的“打工族”排起了长队,他 们满脸挂着漂泊他乡的苍桑和归心似箭的乡情。但是,当问及南下所得是否如愿时,均遗憾 地摇摇头。一位学经济管理的白领人士说,他来这里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理 想的破灭。这话虽然是一种懦弱和过于悲观的表现,但在去年的经济气候和市场状态下,却 也大有人在。
他们大都满怀雄心壮志,来这开放的前沿想一展抱负,对于挫折没有足够的承 受心理和应付能力,所以,一旦有什么叵测风云,便不知所措或陷于迷惘与悲观之中不能自 拔。据了解,这些借过年之机回乡的人中,多数不愿意再回来了,在感慨之余,也不能不说 这与个人经不起考验的心理素质有关。
当然,无论客观环境多好,市场经济的大潮也同样会淘汰一批人或企业。像今年,亏损 的企业就举不胜举,工资发不出,经营也无法正常运转,甚至给大部分职工“放长假,你自 己到社会上找生路去吧”。有的就干脆声明破产或者投靠有实力的企业,当人家的子公司。 更有甚者,竟然以身试法,扔下负债累累的企业和几个月没领工资却依然患难与共的职工, 溜之大吉。这不能不说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商业竞争中令人深感遗憾,却又无能为力的 必然现象。
一个聪明而坚强的人,如果被淘汰,他会“吃一堑长一智”,总结经验,把失败视为一 种收获和黎明前的黑暗,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磨练自己,把潜力发挥到极处。等再次出场时, 必定有更高一筹的创举。就像一个企业,如果经营到摇摇欲坠的地步,那肯定要面临着重大 的改革和整顿,否则,也只有坐以待毙,这是自然规律。
失败,不足惜也不足怪,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失败变成“成功之 母”,切实地拿出一些强而有效的措施和毅力来战胜困难,使自己百折不挠不断成长。这样 ,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那些成功的大企业家,有谁 没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呢?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我们面临的是更加严峻的考验,这一点,许多商业战线上的强将, 可能早有心理准备,甚至已拿出了必胜的举措。但是,那些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市场前景不 抱希望的朋友,也不用悲观和消沉,因为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政府确立了要保证“改革、发 展、稳定”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工作态度,这对处于迷惘之中的人来说,可谓是“山穷 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好消息。
书 包 网 小说上传分享
情感驿站(诗)
做时代的儿女
〓〓〓〓为了寻找一个梦
我们重复着先人的故事
带着母亲的牵挂
上路了,在滚滚的开放大潮中
打捞自己的价值
这是一种向自己挑战的方式
是用坚韧的汗水铺就的道路
没有能遮风避雨的行装
没有能开山辟路的特殊武器
但是,我们出生在圣人的故乡
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
血管里奔腾着
黄河的勇敢和泰山的强壮
能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念
我们劈荆斩棘
越过这高山,海水和楼舍
来到这片南国的试验田
以“外地人”的身份
从零开始
气候,语言,饮食,文化
我们虔诚地适应
学习和创造每一点磨练
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
在一次次的坎坷中摔倒
又在一次次的挑战中站起来
尽管伤痕累累
却在千锤百炼中百折不挠
用热血谱写的打工曲
用青春奏响的创业歌
我们自尊,自信,自强
风雨兼程,辛勤耕耘
汗水浇灌的果实
在税收和各项建设的帐本上
琳琅满目,荣誉榜上
写满黄河人的名字
“人生像一粒种,落地就生根”
我们的故事被写进歌里
人,改造了这片试验田
试验田也磨砺了人的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