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把铁铣砸死了信使,又用这把铁铣在村北的“山字形”土岗上挖洞,埋藏信使的尸体。由于慌张,宋老七急急忙忙赶到树林与他会合,推着独轮架子车去县党部找唐老十四报功领赏,事情办完后,宋老七这才想起铁铣丢在了土岗上或者是树林里,为此,二人偷偷地去土岗和树林寻找过,但是,铁铣没了踪影。这一直是二人的心病,在当初的好长时间里,二人整天惴惴不安。可是,过去了好多年,从未有人提起过此事,他二人便以为是被无意之人捡走了,心里才平静下来,就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
不成想事情过去了十几年,在宋树根家里,他无意中发现了这把铁铣。可以肯定了,铁铣是被宋老树根捡回来的。事情会被一向鬼鬼祟祟半夜里出去偷东西的宋树根撞见?很可能!他是有名的夜猫子!难怪他平时见了吾总是阴阳怪气的,如果不是牵涉到他宋氏的长辈,也许他早就把这事给说出去了。他会把此事告诉徐雪森?不会!他俩是死对头。那徐雪森平时话里话外影射吾的意思是从哪里来的?听谁说的?是宋树根为了讨好他向他透露的?那就糟了!
唐岭当时是吓出了一身冷汗,觉着刀已经架在他的颈脖上了。
可是,徐雪森冷不丁的突然到来反倒救了他。虽然把他教训了一顿,使他颜面扫地,但也把气焰嚣张的宋树根教训得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地闷声坐到地上,这使他有机会把这把铁铣顺手带回了家,把谋害窑山信使的唯一物证从宋树根手里夺了回来。
这个意外使唐岭达到一石二鸟的结果:既解除了多年的心病,灭了迹,又可把无头案转嫁到徐雪森头上,至少让他有口难辩,去吃冤枉官司吧!
蒙在鼓里的老梁哪知道唐岭的险恶用心!
对唐岭检举的第一条,更能进一步说明徐雪森的政治立场的确有问题,抓他、关他、让他写检查完全没有错;对检举的第二条,老梁开始还将信将疑。凭他的经历和记忆,徐雪森是不可能杀人的,他不像是杀人的凶手,他只不过是想换取好处的精明的生意人。如果是徐雪森谋杀了一个革命外围的信使,那他为什么不谋杀他和老马?他有的是机会。徐雪森不可能是凶手。
但是,他对侮辱自己的徐雪森忿恨不已,已经泯灭了保护的善良之心,而且,全县的“肃反”运动——肃清暗藏的历史反革命——仍在大张旗鼓地进行,他宁可信其是,决不轻易否定。揪出暗藏的阶级异己分子,那就表明自己是彻底的革命者。办他!
怀疑——没肯定地下结论,总是没错的。抓起来交给上级去审查,是他书记的责任,是他的权力。他自己就被怀疑过、审查过。
如果徐雪森是谋杀的凶手,自己就有功劳,表明自己的政治嗅觉灵敏、政治立场坚定,而且拔掉了眼前这颗眼中钉、肉中刺,免得他在自己面前冷嘲热讽,让自己不舒服;如果不是,搞错了,放回去就是了,至多是道个歉,说声对不起,不是某个个人想与你过不去,那是革命的需要,你必须正确对待。想教训他的目的也达到了,出掉了一口恶气。
可轻易否定就不同了。万一他真的是杀害窑山信使的凶手,那他就是暗藏的历史反革命,我就说不清,就会被上级说成是阶级觉悟太低,政治水平太差,或许还会牵扯自己的过去,上级会颠三倒四、翻来覆去的盘问我的过去。
况且,徐雪森是唐山物色的交通员,我老梁对他毕竟不那么熟悉,并不完全了解。就算有些了解,在那个动荡复杂的年代,在那个政治势力盘根错节的西桥、窑山地区,谁也不能打包票说某人就一定怎么样。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把徐雪森交给县里的“肃反办”去审查是上上策。
虽说唐岭的检举没有任何证据,听起来纯粹属于捕风捉影无端的猜测,甚至是恶语伤人,但老梁出于复杂的心理,信了,决定把徐雪森交给县里的“肃反办”去审查。
叫他不死也脱层皮!
e欢迎关注小说网微信公众号(_),《鹞子翻身》最新章节随时随地轻松阅读!/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