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边戎

边戎第52部分阅读(1/2)

作者:未知

    种、曹、刘三人一听,不禁相视一笑。种师道道:“咱们都是战场上厮杀过的人,也不需效那小女儿姿态。”对刘锜道:“此事可需回陕西去请示你的兄长?”

    刘锜看了曹广弼一眼,心道:“这等英雄姐夫,哪里找去!”忙道:“先父母临终之前,已将姐姐交托给种少保,此事由种少保作主,犹如先父尚在!我几个哥哥知道后只有高兴,绝无二言。”

    种师道点了点头,又问曹广弼,曹广弼道:“一切请种少保作主。”

    种师道道:“那好,好。”

    林翼忽然道:“少保,虎公主那边还没答应呢!”

    刘锜奇道:“虎公主?”

    种师道道:“曹贤侄也是父母都没了,他的婚事,需由兄嫂作主。”

    刘锜道:“如今国事正急,一切从权罢。”

    林翼心道:“你当然说从权!一个克死三个老公的姐姐,自然恨不得赶紧嫁出去!偏偏还能摊上二将军这样的英雄夫婿,那叫烂伙计遇到好东家,当然着急!哼,我看种少保这次是老糊涂了!为我们二将军介绍这等破烂货色。我今日若不争一争,回头虎公主责问起来我可得吃不了兜着走!”便道:“国事虽急,但又不是兵临城下!世间虽乱,但去津门的道路又不是不通!依我看,还是先问过虎公主再说。再说现在大将军还被困在金营,若是虎公主点的头,那这婚事没人敢说话,就如四将军一般。但要是曹先生不告而娶,恐怕世人要说曹先生不顾兄弟情义,私自在汴梁成亲——那未免有损种少保和曹先生的声名。”

    种师道道:“说的也是,说的也是。”

    刘锜看了林翼一眼心道:“这位曹大哥是英雄人物,身边怎么带着这样一个市侩!姐姐前几次婚事都不如意,这次难得有种少保作主找到这般英雄人物愿意娶,若这样也做不了亲,消息传出去,怕姐姐的终身大事这辈子就难成了!”

    又听林翼道:“不如我马上修书,代替曹先生请示虎公主。”

    刘锜看了他一眼,心道:“看你的意思是不赞成这门亲事的,若是由你来拿这笔杆子,这事恐怕难成!左右我在汴梁无事,不如就往津门走一趟!”这段时间他常听人说津门市井如何如何,汉部军伍如何如何,早有心去见识见识,这时便趁机道:“一封书信定终身,似乎太草率了。曹大哥,若你确实有意要结这门婚事,不如我直接到津门说亲去!若是虎公主赞成这门亲事,我在那边说好了,您就在这边行礼。若是虎公主不答应,那时再另做打算。”

    林翼心想:“虎公主不答应你还另做打算?那分明是想耍手段了!哼!我不如便在这里把事情掐断!”口中道:“还有一事可虑。”

    刘锜便问是什么,林翼道:“这次曹先生来大宋,他虽然心怀至诚,但朝廷诸公疑他的人恐怕不少。这趟结亲又把虎公主牵涉进来,若是传到朝上去,御使参上一本,说种少保私结外国,刘大人暗通番邦,恐怕……恐怕这个罪名不太好当。”

    刘锜听了这话心下惕然,若是林翼刚才不一直阻挠他也许就打起退堂鼓了,但正因为林翼老是阻挠,反而激起了他心头一股气来,说道:“曹大哥忠义无双,人又在大宋,再说汉部也是礼仪之邦,我们两家结亲,怎么算是私结外国、暗通番邦?”转身对种师道道:“种少保,您既然说起此事,还请担当些,为我姐姐作主!”

    种师道颔首道:“林翼说的话,倒也十分在理。此事若要行得,便不能悄悄来,需得先禀过圣上方可。”

    北国之变第二一三章嫁寡姐(下)

    更新时间:2007…11…1416:58:18本章字数:3123

    种师道将有意撮合曹、刘联姻之事禀奏上去,刘锜一开始还担心朝廷为难,谁知道事情竟然顺利得出奇。

    宋廷解救太原之围的军事行动失败后,朝中投降派又占了上风。赵桓一边派遣使者望金营求和,同时又试图结好汉部,既希望汉部能居中调停,又希望汉部在事态紧急时能出兵共同抗金。刚好就在这时种师道的奏表递上,赵桓和几个宰相商量之后觉得这事若成,一来可以用婚姻把曹广弼留在汴梁做件奇货,二来可以结好汉部,三来更可以乘机敦促汉部出力代大宋阻挡金人。计议一定便传下旨意赐婚。

    曹广弼上书回复,表示自己的婚事先得经过兄嫂同意方可,不敢就领大宋皇帝的旨意。于是赵桓改了敕诏,许刘锜前往津门求亲,又派出一个不小的文官团体,办了一份厚重的彩礼随刘锜前往津门,名为求亲,实为出使,正使为太常博士虞琪,副使为胡寅——这两人都是和曹广弼有交情的,所以派他们去,算是公私两便,日后金人若是见责也有个推搪的余地。又许石康、李郁跟随大队回去,且命沿途官员好生看顾。

    在战乱期间,这不啻是汴梁城内的一件大新闻,所以消息甫一传出便闹得街知巷闻,温调羽在麒麟楼自然也听说了,她对曹广弼成亲早有心理准备,但骤然听闻还是心头绞痛,眼泪止不住如流而下。

    她的丫鬟翠儿一听说便指着孔壁骂道:“负心人!负心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

    温调羽舍不得曹广弼挨骂,喝住她道:“你不要……不要胡说,我……这都是我的意思。当初是我将他拒之门外,让他另择良家女子成亲的……”

    翠儿顿足道:“小姐你是这么说,但……但我知道你心里不是这么想的!唉,你当初为什么要那么说呢?他们男人心不细,话不直说他们听不懂的!”

    温调羽摇头道:“不,我口里那么说,心里也是那么想的。”

    翠儿道:“若真是这么想,你干嘛还哭成这样?”

    “我……”温调羽呜咽道:“我这是高兴,替他高兴……高兴得流泪……翠儿你别说了,别说了……”

    翠儿见她这样也哭了:“小姐,你别哭了。其实我想想,觉得二将军也许还很惦记着你呢。”

    温调羽转过头去道:“你胡说什么!”

    翠儿道:“真的!你想想,那个刘家女子年纪也不小了,长的怎么样不知道,但满城人都哄传她许过三次婚,没过门就克死了三个丈夫——那能是什么好女子来着?二将军这样,多半还是惦记着你,又以为你定不肯嫁他,所以胡乱娶一个。小姐,不如我这便到孔壁书社去,将你的心意一一与他说知,事情兴许还能挽回!”

    她说着就要出门,温调羽赶紧喝住她道:“站住!不许去!”

    翠儿道:“小姐……”

    温调羽道:“这事连大宋皇帝都惊动了,又是种少保做的媒人,还哪里能挽回!”

    翠儿道:“不试试,怎么知道!”

    温调羽道:“便是能挽回,我也不许你去。”

    翠儿道:“小姐,你莫再任性了。这一次……这一次我无论如何要去和二将军说清楚,你回头再怪我吧!”

    温调羽抓起桌上剪刀横在喉头道:“你敢去,我就死在你面前!”

    翠儿慌忙把止住脚步,自知扭不过温调羽,坐倒在地上哭道:“小姐,你……你这又何苦!”

    她们两人哭哭啼啼,却不防都被隔壁周小昌听在耳中。原来周小昌对她两人的来历早有怀疑,只是不敢问,这日听了曹刘要联姻的消息,心头一动,便赶到隔壁来偷听,这时听完了心道:“原来这女人真是二将军在外面的女人!”便悄悄来见林翼,说知如此如此。

    林翼心道:“那刘锜的姐姐固然配不起二将军,这个风尘女子更是不用提!就算二将军有意于她,也不能娶她作正室!只要将来完了婚,纳她为偏房就是。至于二将军到时宠爱谁,那是他自己的事,我们便不用理会了。不过这个女子却得妥为保护才是。”便吩咐周小昌不得将消息泄漏出去。

    周小昌问:“二将军也不说么?”

    林翼道:“二将军若知道她在这里,只怕会乱了心神。现在是什么时候!有多少大事等着他决断呢,怎么能出这等风流岔子?反正都瞒了这么久了,怕什么再瞒下去?再说,这女人是我阿大托来的,当初我阿大已经答应了她不将她的消息告诉二将军,我们现在这样做,也算是信守承诺。不过自今日起,这女子可得好生看护,万万出不得差错!”

    周小昌道了声是,转身离去。

    这段时间忠武军在北边连吃败仗,林翼苦于在汴梁脱身不得,无法前去帮种彦崧参谋军机,已经烦得不得了,汴梁这边的事情也是千头万绪,单是刘锜、虞琪等人东行之事就搞得他头都大了——以他现在的见识,自然看得出种师道忽然介绍这头婚事绝不是无的放矢,内里必有所图。所以温调羽虽然身份特殊,但在国事面前还是得往后靠,安排妥当之后便丢下不理了。

    刘锜的求亲使团一路东行,都有大宋的官员沿途接待,倒也不用林翼操心。直到进入清阳港,王师中亲自来接,听说是要往津门说亲,说的又是二将军曹广弼的婚事,心道:“大宋和汉部之间是越走越近,这事于我却不知是好是坏!”

    登州的事业越做越大,在地方上早已瞒不住了。临近的地方官员如张叔夜等早有奏表报上去,说汉部在登州莱州图谋不轨,但到了京城却都被宰相们压了下去,所以赵桓虽然还不太知道山东半岛的事情,但王师中心里终究有些发虚——只是现在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万一有朝一日大宋和汉部摊牌,他也唯有变节投奔汉部了。

    刘锜对其中详情却不深知,但他一过胶水便觉得这里的治安比胶水以西大大不同,再见来护送的民兵个个身手矫健,举止列队都有法度,心道:“这等兵马,比我们西兵也不遑多让了!不意王师中竟有这等奇才!”

    刘锜倾心于军伍,那边虞琪和胡寅却关注民政。他们在登州境内逗留了不过两三日,但这里的社会秩序却让才从汴梁危城赶来的他们有天渊云泥之感。这时山东半岛的人口已经超过一百万,昔日较为荒凉的边地如今已是处处墟烟。

    虞琪心道:“怪不得汴梁将乱时有这么多人往这边涌,原来这边已变得如此太平繁庶!”其实这时山东半岛穷人还是很多的,但流入这里的无产者先来的能到商人经营的田地里干活,后来的或农村开挖水利,或在边界筑堤建城,或在淮子口、清阳港打工,基本上都能靠自己的双手过活,比起惶惶不可终日的其它州县,这里算是一片乐园了——至少吃饱饭没有问题!

    胡寅则想:“这里是天子管不到的地方,为何反见太平?”眼见在清阳港往来办事的官吏行事与汴梁官吏大大不同,心中很不是滋味,当他登上海舟时,隔着海船感受海浪汹涌澎湃的力量,忽然感到汴梁是如此脆弱:“爹爹来信道:山东有非凡气象,而民心亦不可测。说的分明就是眼前之事!爹爹没来过登州,他为什么知道这些的?是谁告诉他的么?”

    胡寅正在出神,站在自己身边的弟弟胡宏忽然道:“大哥,我有个预感,我可能不会回去了。”

    胡寅呆了呆,问道:“你说什么?”

    胡宏道:“昨日你们去见王师中时我已去了一趟蓬莱学舍,我一进去就被吸引住了:那么多的书,那么多的读书人!啊!我不知道怎么说啊!在这乱世居然还有这等让人沉醉于学问的地方——要不是听说管宁学舍那边更好,我几乎就不想跟你上船了。”

    胡寅道:“你真是少年心性!说什么不回去!津门再好,也是海外之邦,岂是久留之地?”

    胡宏道:“反正我这次来爹爹也没阻止,他老人家还让我好好在津门看看,所以等办完了事情,你该干公务就干你的公务去,我留在津门,我要好好看看那边的学问到底去到什么地步,能让爹爹如此挂心。”

    胡汉乱局第二五四章究竟谁控制谁(下)

    更新时间:2007…11…1522:14:00本章字数:2616

    秦桧听欧阳适问起自己的来意,说道:“奴才自塘沽别了四将军后日夜想念,只是身在南宋小皇帝身边没法分身,就是听说四将军南下也没能前来拜见以慰相思之苦。”顿了顿又道:“奴才到江南,和汉部消息阻隔,但也收到一些风声,似乎陈显做了对不住四将军的事情,不知是也不是。”

    欧阳适哼道:“别提这个老匹夫了!”

    秦桧忙道:“是,是。”指着北边骂道:“我当初见到他时,便知他不是个好东西!”又叹道:“可惜我尚需在建康为四将军奔走,不然该搬来陪伴四将军才是。”

    欧阳适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你孝顺了。不过你这次来,到底为了什么?”

    秦桧道:“奴才为的是件大事,因为此事太大,所以不敢笔于书信,又怕托人来说不妥当,所以才亲自来向四将军禀告。”

    欧阳适问:“什么大事?”

    秦桧道:“四将军,赵构似乎有意要抄汉部的后路。”

    欧阳适惊道:“什么!他这么大胆!”

    秦桧道:“此事尚在酝酿当中,他还拿不定主意,我趁机建议他派我来东海探探四将军的口风,所以事情当如何,却还要看四将军要奴才怎么做。”

    欧阳适在这个竹子搭成的小楼上来回踱步,良久才道:“这件事情,你能设法阻止么?”

    秦桧道:“赵构这个儿皇帝,知道汉部若是在这等形势下灭了金人他也难以自保,如今像是铁了心要抄汉部后路的了,所以……这件事情恐怕很难。”

    欧阳适皱眉道:“这可如何是好。”

    秦桧见欧阳适陷入沉思,小心翼翼道:“四将军,其实……其实我们为何要阻止?”

    欧阳适喝道:“你这是什么话!你要背叛汉部么?”

    秦桧吓得跪了下来道:“四将军,奴才是您的奴才,自然是替您考虑事情,只要不背叛您便是天理,其它的,奴才都不管了!”

    欧阳适颜色略霁,说道:“你既不能背叛我,也不能背叛汉部!”

    “是,是。四将军教训的是。”秦桧道:“不过……不过奴才听说,大将军、七将军他们似乎也有些对不住四将军。”

    欧阳适本不愿在秦桧面前提起他们兄弟间的纠纷,但忍了忍,终于忍不住叹道:“就算如此,但我们终归是兄弟。这汉部的事业,我也是出过大力的,我可不愿自己拆这墙!”

    “是,是。”秦桧道:“但奴才想,若既能让汉部成就大业,又能让四将军执掌汉部,那才是汉部之大幸,天下之大幸!”

    欧阳适听了这话,忍不住悠然神往。如今他虽然信任欧阳济、陈奉山,但这么直沁人心的话欧、陈二老无论如何是说不出来的。欧阳适沉醉了片刻,随即摇头道:“如今我已成方面之帅,中枢的事情……不提也罢!”

    秦桧道:“四将军,您为何这样说?天下大势未定,汉部大势也未定!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欧阳适沉吟道:“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秦桧道:“眼前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就看四将军意下如何了。”

    欧阳适心中一凛,哦了一声。秦桧不敢就搭腔,过了好久,欧阳适道:“干嘛不说下去?”

    秦桧道:“奴才一心,全为四将军,但四将军若不乐意,那奴才便不敢多想、不敢多说了。”

    欧阳适摆摆手道:“你尽管说。至于该怎么拿主意,我自会决断。”

    秦桧这才道:“四将军,如今大将军气吞天下,若任天下之势这般下去,于我们何益?甚至于汉部也不是一件好事。为何?暴风骤雨,势不能长久,汉部若壮大得太快,便容易埋下物极必反的隐忧。”

    欧阳适点头道:“说的不错。”心中对秦桧又多喜欢了两分,心想怪不得老七喜欢用读书人,这些人说话办事就是不同,明明是要争权夺利,但争夺之际也能整出一些大道理来作背书。

    秦桧又道:“如今赵构被迫要对汉部用兵,便是汉部有隐忧的明证!赵构如此动有他的道理,问题是,我们又该如何动?”

    欧阳适低头道:“论情论理,我自当全力阻止,但……”说到这里便说不下去,他实不想折彦冲就此成就大功,更不愿自己在开国之战这件大事上全无建树,但若要背叛汉部,又自知于己无利。

    秦桧这时已摸准了欧阳适的心意,说道:“赵构如此动,为的是保住他的半壁江山,至于我们如何动……那自然是要既有利于汉部,又有利于四将军了。唯有这样,才是两全其美!”

    欧阳适心中一动道:“说!怎么个两全其美法?”

    秦桧道:“赵构要动手,我们是拦不住的,但我们也不用去拦。只要等他动手以后再加制止便是。”

    欧阳适轻轻点头,随即又道:“但若是事后再动手,万一拦不住……”

    “拦得住拦不住,那要看辽阳那边怎么做了。”秦桧道:“到时候赵构越是拦不住,他们便越要倚重四将军,不是么?还有,内忧外患之际,四将军再要求增兵增权以应付南宋,那便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到时候四将军便是临时多征调几支水师,辽阳那边也不敢支声。而一旦四将军解决了南宋的威胁,那便是头功一件,到时候就是灭了金人,灭金战场上的头功将帅,最多也只是和四将军并驾齐驱而已。”

    欧阳适听得大悦。这段日子来他最烦两件事,一件是没有名义扩大自己的权力,第二是离灭金战场太远,没法建立功勋。如今秦桧一来,这两件事情便都替他解决了,如何叫他不欢喜?

    过了一会,欧阳适又道:“只是若容那赵构起兵,万一控制不住……”

    “四将军放心。”秦桧道:“对那赵构,奴才比谁都清楚。他是既怕外,又怕内。如今外事局势甚危,他逼得急了,自要给汉部背后捅刀子,但一等南宋兵势渐强,他怕兵将在外专权,又会担心尾大不掉,那时只要我们许诺让他安守半壁,也不需我们动手,他自己会斩断手足。此事奴才有十二分把握,只需四将军点一点头,不但解除汉部后顾之忧的大功唾手可得,甚至还能为汉部拓疆开土,使四将军虽遥居东南,而威势震烁及西北,声名炫耀于古今!”

    欧阳适大喜道:“好,好!你若真能助我成此大功,他日少不了你的好处!”

    秦桧跪下泣道:“奴才要什么好处?只希望四将军事事顺心,那便是奴才最大的好处了。主子好了,奴才自然也就跟着好。”

    欧阳适微微一笑,又叹道:“可惜可惜,我到今日方知你如此忠诚智绝,若早二三年相得相知,这天下事或许便不是今天的样子了。”

    胡汉乱局第二五六章亲者痛仇者快(上)

    更新时间:2007…12…510:05:59本章字数:3351

    相同的人处在不同的位置上,想法会不一样;不同的人处在相似的位置上,决定也会不一样。当危险与机遇并存之时,折彦冲和宗翰往往会选择铤险以求全胜,但赵构却宁可偏安。杨应麒宁可辽南遭受大困厄也要攫取人心,赵构却有江南一隅足以,哪怕大失人望亦能忍得。

    对金人和赵构来说,折彦冲和杨应麒都是极大的威胁,可如果将赵构作为对手,虽然折彦冲和宗翰对会对之十分鄙夷,但同时也会大感难以对付。实际上,对金人来说赵构这个存在要比韩世忠、种师道等诸名将难缠得多,老虎对付奔鹿战马容易,但要扑杀老鼠却难。

    秦桧正月里出发往见欧阳适,二月中旬便回到了建康。在他回来之前,赵构早已紧锣密鼓地策划着图谋汉部后背。事件的肇始,是由杜充上书,责汉部包藏祸心,意图颠覆宋室,请皇帝降旨北伐,规复中原。此疏一起,朝廷大震。

    杜充虽上了这道奏请,但此事关系重大,不要说真想偷袭汉部需要绝密,就算到后来决定不偷袭汉部,此事也不能泄露出去,因为一旦泄露,势必引来汉部的敌意,所以这次的廷议是在极秘密的情况下进行,许多和汉部多有牵连的大臣都不得与闻。但即便如此,反对的人仍然极多。

    如今汉部在北边与金人正打得火热,在这种情况下抄汉部的后路意味着什么谁都清楚!群臣中有点良心廉耻的都以为不妥,部分置宋室利益于华夏兴亡之上的也觉得此非良策。但那些早在赵构处得到密令的人却上表附议,赞成杜充的主张。

    宰相吕颐浩一开始也不赞成此策,但后来经不住赵构的压力终于屈服。中央命令颁下以后,剩下的便是掌控军权的将领的执行。刘光世、张俊都奉命便行,韩世忠闻言大震,连上两表请赵构三思,最后赵构便不令他北上,而命他镇守维扬,以防欧阳适来袭。而离行在最远的陕西,赵构的敕令反而最先到达——实际上给川陕宣抚张浚的诏书,在廷上诸公还在争吵时就已经发出去了,因为赵构对汉部的整个威胁行动,必须由张浚来挑头。因为这时除了扈从东南的军队以外,旧宋政权所统辖的地方,唯有陕西一境的地方政府拥有能对抗金人、汉部的武力。

    当初苗刘之乱平定后,赵构问大功臣张浚以天下计,张浚自请身任陕、蜀之事,置司秦、川,而别委大臣与韩世忠镇淮东,令吕颐浩扈驾来武昌,张俊、刘光世从行,这样赵构行在的中央军便能与秦、川首尾相应。这时张浚正得宠信,所以赵构对他的建议十分赞赏,刚好有监登闻检院汪若海也认为:天下若常山蛇势,秦、蜀为首,东南为尾,中原为脊,将图恢复,必重川、陕。于是此议遂决。宋政权偱唐代裴度故事,以张浚为川陕宣抚,赵构给张浚便宜黜陟之专断大权,亲自作诏赐之。

    张浚到汉中以后,利用宋室的余威逐步掌控川陕大权,易置陕右诸帅,召王庶与谋,徙曲端为明殿学士,移熙州知州张深知利州,充利州路兵马钤辖、安抚使,而以明州观察使刘锡代之。又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卢法原去利州路兵马钤辖,不兼利路,置帅成都。大宋帅臣不兼利路自此始。既而赵哲帅庆,孙渥帅秦,诸路帅臣悉用武人。时吴玠为长官曲端弹劾罢官,张浚爱其才,拔为秦凤副总管兼知凤翔府,以其弟吴璘统领亲卫。

    在汉宋协议中,对于陕西的归属问题模棱两可。按照协议,凡汉部能规复的北国州县都可“借”为练兵之所,当初陕西在娄室、撒离喝的侵略下所失将半,宗颍对燕云用兵后金军在陕西的兵势不得已撤走,曹广弼也正专注于北方,没有余力经营陕西,所以张浚才能如此从容地掌握了川陕大权。

    不过,河东的兵马虽未入陕,但汉部的商人却早已进入。曹广弼在集中军力对付金人之余,也不忘命林翼入陕“筹集粮草”。由于宋汉既是亲家、又是盟军,陕西各方守臣对敢于挑起抗金大旗的汉部印象甚好,娄室更是因为在汉部的压力下才被迫撤走,所以林翼入陕以后颇受当地人的欢迎。

    娄室未退走之前,陕西在长安以东以北几乎全是金军的天下,在娄室退走之后、张浚尚未进入之前,这里便形成了一个空挡,林翼带着一干经济人才迅速掌控了这片地区的商道,而军政大权则为张浚所得。对于这个结果,林翼大感痛惜,因为他知道在陕西这里没有得到军政大权,商道也没保障。他曾促请曹广弼调种彦崧入陕经营,但曹广弼考虑到现在正和金人开战,如果派兵进入陕西会刺激张浚和陕西本地的士人武人,激化汉宋之间的矛盾,因此没有答应。

    林翼也知道曹广弼的难处,便一改之前的想法,不与张浚争权夺利,而是借着筹集粮草的名头大搞舆论:一方面是宣传“华夏扩大会议”关于废除杂税重役的决意,一方面则是高举华夏大旗号召陕西士民响应汉部抗金。

    陕西临近西夏,熙宁以来连年用兵,道君皇帝登基以后更是变本加厉。为了应付战争,许多税赋和杂役便都摊派到陕西人头上,厢军百姓负担都极重,所以关于废除杂税重役的呼吁对下层百姓很有吸引力,自长安以东有许多百姓在这种宣传下几乎都将汉部当作救星了。

    而在武风强悍又曾惨遭金人蹂躏的陕西呼吁抗金更是容易就得到士林与武将的支持。可以看出,林翼的这套手段是很杨应麒的,河东军分明是没有力量趁机入陕,但在林翼的宣传下却仿佛河东军是为了尊重陕人、尊重大宋而自谦于门外,这更博得了许多陕西士大夫的好感。

    折彦冲和宗颍在两个战场的大胜极大地鼓舞了在陕士民的士气,之前金兵威势最盛之时,凤翔、泾原以东全为金人所得,而西北地界又时时面临夏人的威胁而朝不保夕。但汉部大胜以后,不但娄室退出陕西,甚至夏人也变得老实了许多。林翼就是利用这两点进行宣传上的攻势,在陕西培养起了相当浓厚的亲汉氛围。

    在这种情形底下张浚还是能迅速控制陕西全境,亦可见他的手段非比寻常。不过他的这种控制也有其脆弱性。陕西的几方重将和张浚这个“外来户”实际上都有些心病。比如在陕东之李彦仙、泾原之曲端和夏边的刘锡便都对张浚的号令不甚服从。

    李彦仙所在的陕州地处中原入陕之要害,古函谷关与潼关都在其境内,宗翰曾两陷洛阳,娄室由河东直取长安,但就因为有李彦仙在这两大军势才没能连成一片。当金人声势最盛之时,李彦仙同时受东西两大军团的压力不但能且战且守,而且还曾渡河与金人战于蒲州、解州之间,晋西南沦陷地之民皆阳从金人而阴归彦仙,其得人心如此。曹广弼当初得晋州以后便不再南下一步,只是听任晋西南州县自防自守,那既是对李彦仙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