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免费阅读!

命运的抉择第166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

    “你是说向奥斯曼帝国宣战?”路易十四眉毛一挑道。

    “陛下,准确地说是向英国判逆宣战。”科尔贝尔富有深意地纠正道:“毕竟我们日后要为欧洲、中华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之间做中间人。”

    “这怎么说?”听得有些糊涂的路易十四询问道。

    “陛下,奥斯曼帝国不仅在印度洋上与中国人作战,还在欧洲与哈布斯家族对峙。一旦印度洋上的战事吃紧,奥斯曼多半会选择从欧洲撤兵。这样一来在奥斯曼与哈布斯家族之间少不了会有一场谈判。法国作为置身事外者在这个时候充当调解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中间也少不了会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调解费’,再加上英国战败后的赔偿。我的陛下,看来用不了多久宫廷的亏空就能填补上了。”科尔贝尔狡诘地笑道。

    “哦,我的科尔贝尔你可真是朕的福星。”路易十四努了努嘴道。

    “为陛下您分忧,是臣的本分。”科尔贝尔谦逊地回礼道。

    “不管怎样,奥斯曼人这次是有麻烦了,我们一定要借着这次的机会好好将那些个异教徒削弱一番!”路易十四摩拳擦掌地说道。

    “陛下,我们不能那么做。相反法国还应该尽量使用外交手腕来使奥斯曼不要遭受太大的损失。”科尔贝尔摇头否定道。

    “为什么!”路易十四惊愕地叫嚷道。

    “陛下,您认为奥斯曼帝国垮台后谁会成为仅次于中华帝国的势力?”科尔贝尔并不理会国王质疑的目光,而是表情平静地反问道。

    “这个嘛,莫卧尔帝国?不,不,不,莫卧尔帝国虽然很大,但他们的军队却装备粗劣,根本不能与欧洲的军队相比。波斯帝国?也不行,波斯的苏丹都是些脑袋进水的白痴,他们除了躺在女人肚皮上消耗生命外什么都不懂。”路易十四想了半天后终于作答道:“是欧洲吧。因为只有欧洲才拥有像中华帝国那样的活力。”

    “陛下,您说对了,确实是欧洲。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让奥斯曼帝国垮掉,因为欧洲需要发展的时间,法国需要发展的空间。而这一切都需要奥斯曼帝国来吸引中华帝国的注意力。”科尔贝尔握紧着拳头说道。

    〈枭阳候的探险〉——作者:广开土王第二部第三百零六节奉皇命俄使抵托城为领土两使起争执

    更新时间:2007…7…2017:28:00本章字数:4430

    西历1662年(弘武十三年)五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以帮助斯图亚特王室复辟为由正式向英格兰共和国宣战。与此同时在哈布斯家族举办的宴会上,路易十四年轻的账务总监也频频在欧洲各国权贵之间穿梭。正当旧大陆东西两端的人们忙着互相撕杀之时,地处大陆中北部的西伯利亚却是另一番平和的景象。

    西伯利亚是一块广袤而又平坦的平原,乌拉尔山脉以南北方向横亘在这些平原上,将旧大陆分割成东西两个世界。然而乌拉尔山脉其实只是一道平均高度仅2000呎、狭长的、久经消蚀的山脉。其逶迤南下到北纬51o处便不再延伸,留下一块伸展到里海的、宽阔平坦的沙漠区为缺口。相比西伯利亚东南面的沙漠以及北冰洋沿岸的冻土,乌拉尔山脉实在算不上什么天险之地。相反这里却是东西方冒险家的聚会之所。

    六月的乌拉尔山脉气候宜人,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紫罗兰、雏菊、勿忘草、黄水仙以及蓝花将森林草原装点得分外妖娆。掐指算来,米哈伊乐从上次撤离托木斯克到现在重返故地已经相隔快两年了。这山还是这山,这水还是这水,但这城却让他有点认不出来了。放眼望去,托木斯克城的那片草地上曾经星罗棋布的军营已然变成了车水马龙的集市。各式各样的毡房、帐篷下摆着各式各样的货品,从乌拉尔山的貂皮到鄂毕河的鲜鱼,从帕米尔山区的羊皮到克孜勒库姆沙漠的毛毯,从欧洲的挂钟到中国的茶叶。鞑靼人、哥萨克、俄国人、中国人甚至还有南方沙漠深处的阿拉伯人,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打着手势操着南腔北调讨价还价。原本城包稀稀拉拉的耕地而今被犁得整整齐齐,一架水车将鄂毕河的河水引入田地滋润着每一寸土壤。

    “上校,真没想到这样一个边陲不城竟然也能如此繁荣。如果就这样白送给那些黄皮肤的东方人,真是让人惋惜啊。”马背上身为沙俄使臣的波托斯基侯爵一边张望着一片热闹的托木斯克,一边酸溜溜地说道。

    面对波托斯基侯爵的赞叹,统治托木斯克多年的米哈伊尔多少有点尴尬。需知就连他本人一开始也没能把当初那座寒酸肮脏的城寨同眼前这座繁荣的城市联系起来。这一刻米哈伊尔除了惊愕之外,也忍不住在心中怀疑中国人是否有什么点石成金的魔法,可以一夜之间变出让人眼花缭乱的财富来。不过想归想,米哈伊尔还是大言不惭地在侯爵面前给自己贴金道:“侯爵大人,如果不是我们之前赶走了附近凶残的布里亚特人,并开发出了托木斯克,中国人也不可能拥有这样一座繁华的城市。”

    为了不让陪同的鞑靼军官听到自己所说的内容,米哈伊尔与波托斯基侯爵之间的对话用的是俄语。却不卢纵马随后的多尔博早就学会了俄国话。这两个罗刹鬼的话当然是一字不落地都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一丝冷笑从多尔博的脸上一闪而过,心想这些个罗刹鬼只会睁着眼睛说瞎话,当初中华军刚接手托木斯克时,这里简直就像个猪圈一般,若非夏将军与袁将军这些年的努力经营,托木斯克哪儿会有而今的繁华。不过不屑归不屑,多博尔却并不打算去戳穿对方。相反多尔博更愿意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样,以便好好听听这两个罗刹鬼还会说些什么。然而让他失望的是,米哈伊乐与波托斯基侯爵之后再也没有对中华朝统治下的托木斯克发表任何评论。一干人等就这样各怀心事地进入了托木斯克城。

    相比城外鱼龙混杂的市场,托木斯克城内却是颇为整洁。中华军在占领托木斯克之后便根据中国城市的格局对其进行了一番改造。一进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官道直通督军府衙门,而身为当地最高统帅的夏完淳与袁世泽则以一身戎装与苏赫巴鲁等蒙古王公候在了那里。在衙门口接待沙俄使节是夏完淳等人反复思量最后的决定,这一来是为了表现出这一次是沙俄使节前来拜见中华上朝;二来则是为了给俄国人面子,以示朝廷的大度。若是换做其他将领可能根本就不会去在意这些。但延长完淳却是科举出身,对于礼的重视自然是普通武官不能比拟的。

    不过夏完淳的这些安排却并不能引想沙俄方面的共鸣。俄国人显然并不在乎中国人摆出什么样的仪式迎接他们,也理解不了中华礼仪的精妙意义。事实上俄国人更关心的是谈判官员的身份,即贵族头衔。而这也恰恰正是东西方文化的一大有趣差别。据说鸦片战争时期,慈僖为了表示诚意,派了自家的奴才去同英国人谈判,因为满清贵族一向认为奴才是最靠得住的人。然而英国人却视这为奇耻大辱,因为在欧洲人看来官员对官员,贵族对贵族,你派奴才来就是把他们也当奴才。

    因此当波托斯基侯爵从米哈伊尔口中得知迎接他们的正是上次将俄军赶出托木斯克的那两个“上校”之后,立刻就高傲地扬起了下巴。却见他对着米哈伊乐耳语了几句后,这位中华军的手下败将便整了整军装,然后手持装有沙皇亲笔信的托盘上前向夏完淳等人大声宣布道:“波托斯基侯爵大人奉俄罗斯公国沙皇之命,特来此同中华帝国特使会晤。”

    眼见罗刹人摆开了这种谱,袁世泽朝一旁的翻译官使了个眼色。于是那翻译官立刻以同样的语调向米哈伊尔回复道:“中华帝国西伯利亚军团军团长夏完淳准将、西伯利亚安抚使袁世泽准将,奉中华女皇之命在此恭候沙俄特使大驾。”

    “准将?哦,两位升得可真快啊。真是恭喜两位了。”一听眼前的两个年轻人已然成了名副其实的将军,米哈伊尔不禁酸溜溜地道贺道。在他看来这两人的升迁至少有他米哈伊尔一半的“功劳”

    “上校过奖了。看到您依然深受贵国国主赏识,同样令人欣慰。”夏完淳不动声色地还礼道。其实就在他与袁世泽攻克托木斯克不久,来自南京的圣旨也被送到了他们的手中。对于双双升为准将夏完淳与袁世泽自然是喜形于色。毕竟在与他们同一辈的军官当中惟有他二人无疑是军衔最高的。而在整个中国陆军之中也惟有女皇的心腹战将李虎上将与他俩年纪相当。不过,让夏、袁真正感动的其实是圣旨本身。那些呆在京师的将官们是永远理解不了夏、袁二人拿到圣旨时的感受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一块明黄色的丝绢不仅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更代表着祖国,代表着家乡。代表着女皇以及中原百姓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就算圣旨上什么都没写,夏、袁二人以及那些远征的中华将士依旧会将其视做无价之宝。

    耳听对方是两个准将,波托斯基侯爵脸色立刻就缓和了不少。却见他欣然上前接过米哈伊尔手里的托盘递给对方道:“这是沙皇陛下给中华女皇的亲笔信。请允许我代表沙皇陛下问候女皇,恭祝贵国女皇身体健康。”

    “谢谢。在下仅代表女皇陛下感谢贵国国主的好意。这是我朝女皇给贵国国主的书信。”夏完淳说着也将一个明黄色的册子递了过去。这是上一次连同女皇圣旨一并送来的书信。依照女皇在圣旨中指示西伯利亚的军政事务全权交给了夏、袁二人处理。一旦沙俄提出和谈便将此信转变过去并依照事先给予的底线同对方进行谈判。一般情况下中华朝与其他国家的谈判都是由外务部或殖民司来进行的。像这次这样由军队出面谈判还是第一次。因此无论是夏完淳还是袁世泽对于这一次的谈判都显得异常的重视。

    却见双方各自交换了君主的国书之后,便在一干人等的簇拥下来到了衙门内的大厅之中。此时偌大个厅堂内被布置得十分朴素。除了正中央摆了一张长桌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装饰。对此波托斯基侯爵倒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务实是这个时代的欧洲职业外交官们共有的品质。在他们看来关键是谈判的内容而非谈判的地点。如果真谋取无可比拟的利益的话,就算让他们身赴食人族的帐篷恐怕他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不过这一次的谈判却并非像从前那样“有利可图”。波托斯基侯爵十分清楚莫斯科方面已经决定放弃乌拉尔山以南的大片地区。正如夏完淳等人有女皇给予的“底线”一样,波托斯基侯爵也有沙皇嘱咐的“底线”。只不过作为一个资深的外交官来说,他是绝对不会一上来就摊出底牌的。更何况在见识了托木斯克的繁荣之后,这位沙皇的特使也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到口的肥肉。于是在一番礼节性的寒暄之后,波托斯基侯爵立刻便先发制人地向夏完淳等人展开了攻势:“首先,在此本人仅代表沙皇陛下就雅库茨克督军府在中华帝国边境造成的误会与损失向贵国致以最真挚的歉意。”

    虽然波托斯基侯爵嘴里说着“真挚的歉意”,脸上的表情也是“真诚”异常,但当翻译官将他的原话一字漏地翻译出来后,夏完淳与袁世汉心里不约而同地都骂了一声“老狐狸”。不过两人并没有就此发作。只见夏完淳依旧保持着笑容不愠不火地回应对方道:“侯爵大人恐怕搞错了几点问题吧。这第一无论是否误会,贵军都参与了准葛尔对我中华帝国的叛乱。第二,其发生的地点也不是在我国的边境,而是在我国的整个西北地区。第三,事实上当贵国将雅库茨克督军府设到我国领土之上时就已经侵犯了我国的主权。”

    眼见夏完淳伸出三根手指头列举了自己的“错误”,波托斯基侯爵依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似乎是早料到了会有这样的回答,他当即便开口反击道:“将军阁下,雅库茨克督军府所在的勒拿河流域应该是蒙古帝国的领地吧?”

    波托斯基侯爵在这个时候抛出“蒙古帝国”多少有点耍无赖的味道。谁都知道所谓的蒙古帝国早在百年之前就已经四分五裂得不成形了。但夏完淳却不能当场把这个事实说出来。须知现场除了中、俄两国使节之外还有苏赫巴鲁等蒙古王公在场。虽然而今蒙古人早已没了当年之势,但在苏赫巴鲁等人的心目当中那段历史依旧是他们这民族最大的骄傲。如果夏完淳此刻出言反驳蒙古帝国的存在很可能会引起在场蒙古人的不满。

    想到这一层关系后,夏完淳露出了一个满不在乎的笑容道:“不错,勒拿河流域确实是蒙古各部的世居之地。不过在一百多年前那里的蒙古诸侯就已经效忠中原的皇帝了。成吉思汗的传国玉玺至今还摆放在中华帝国的皇宫之中”

    给夏完淳这么一说不仅是波托斯基侯爵碰了一鼻子灰,就连在场的蒙古王公头人也露出了一丝异样的神色。谁都知道这一枚小小的玉玺在蒙古人之中意味着什么。而此刻站在夏完淳身后的多尔博心头却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般。说起来中原朝廷得到那块玉玺还是他们满人的功劳呢。

    不过不管中华朝是如何得到那枚玉玺的,至少眼前的主动权是转到了夏完淳等人的手中。却听一旁袁世泽又跟着帮腔道:“若说起蒙古帝国的势力,在下没有记错的话,沙俄也曾经被蒙古人统治过。若是依照阁下的推论,那贵国岂不是举国都在蒙古帝国的领地之中了”

    被袁世泽这么一抢白,波托斯基侯爵的脸上立刻就红一阵白一阵的。虽然他很想站起来大声说俄国早已将蒙古鞑靼赶了出去,现在那些个野蛮人再也不能威胁文明世界的了。但正如夏完淳先前所顾及的那样,波托斯基侯爵所要做的就是尽量将这些“土著”拉到自己这一边来。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他连忙压住了心头的冲动,随即微笑道:“这将军说笑了。俄国虽然也曾被蒙古人统治过,但正如贵国一样,我们也已经同周边的蒙古人融合在了一起。所以说若是我们的雅库茨克督军府侵犯了贵国的领土,那贵军此刻坐在托木斯克又何尝不是侵占了俄国的领土!”

    〈枭阳候的探险〉——作者:广开土王第二部第三百零七节定协约华俄定疆域复皇命世泽劝好友

    更新时间:2007…7…2017:29:00本章字数:4538

    波托斯基侯爵的质问铿锵有力。虽然莫斯科已经决定做出撤退,但在外交上他还是竭力想争取道义上的“正义”。不过夏完淳却一点都不吃阿国人的这套,只见他不动声色地回复道:“侯爵阁下,说起来你我都是后来者。蒙古诸部才是这里真正地主人。因此这片土地的归属还是应该问在场的各位首领才对。”

    夏完淳这话一出,立即就得到了在场蒙古王公头人们的一致附和。已然被众人推选为盟主地苏赫巴鲁更是忙不迭地接口道:“我们蒙古人世代逐水而居自由自在惯了。如果让我们自己做选择的话,我们情愿自己统治自己。”

    “盟主说得对,蒙古人的事蒙古人自己解决。我们要朋友,不要主子。”一个身材魁梧的虬髯大汉扯着嗓子说道。

    面对蒙古人的突然表白波托斯基侯爵与米哈伊尔显得多少有些惊讶。在他们的设想中中华帝国既然那么强大就应该会直接占领乌拉尔山南部地区。可就眼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似乎想当地的蒙古人自治。正当二人疑惑之际,对面的夏完淳开口证实了他们的想法。却见他欣然颔首宣布道:“中华朝完全尊重各位首领的这项决定,也十分乐意帮助这里的百姓改善生活。”

    既然中国人并不打算吞并这片地区,而是意图扶植蒙古人,那先前的计划自然是不能在用了。想到这里波托斯基侯爵一边把腹稿又重新整理了一边,一边不禁开始在心里埋怨起西伯利亚衙门方面的无能来。若是他早知道中国人在乌拉尔山地区的意图,甚至是一点点小小的暗示,他都不至于会象现在这般落入下风。不过埋怨归埋怨,老道的波托斯基侯爵很快就有了新的打算。却见他处变不惊的跟在后头附和道:“俄国是一个开明的国家,沙皇同样尊重蒙古兄弟的选择,就像尊重哥萨克人自治一样。”

    “侯爵阁下,我们不是自治而是独立。中行帝国已经承认了卫拉特汗国,并接受我们卫帝国的藩属。”苏赫巴鲁一脸肃然地纠正道。若是换在几年前波托斯基侯爵有关“象哥萨克人那样地自治”的许诺或许还能让在场的蒙古人心动一下。但此刻在中华朝强大的实力面前,沙俄许诺地自治在苏赫巴鲁等人眼中就只剩下了沙皇沉重地税赋。

    波托斯基侯爵还是第一次被一个“野蛮人”如此抢白。气急之余,他也意识到了沙俄目前不利的处境。这也难怪,从伊凡大帝时代起沙俄与蒙古人之间的战争就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而自打沙俄掌握火器之后,斯拉夫民族对西伯利亚游牧民族的报复更是灭绝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波托斯基侯爵想要同眼前这群来自东方的“解放者”争民心显然是困难重重。而此刻波托斯基侯爵所担忧的还不止是新生的卫拉特汗国,真正让他胆寒的是其他游牧部落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土尔扈特人、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如果这些部落相应卫拉特汗国,或是要求象卫拉特汗国一样独立那该怎么办?

    想到这里一股莫名的寒意直串波托斯基侯爵的脊背。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针对俄国险恶计划正逐步展开。只不过波托斯基侯爵怎么都想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处心积虑地对付俄国。难道仅是因为俄国探险队曾经参与东方的叛乱。还是。。转瞬间波托斯基侯爵的脸色立刻就变得异常难看,却见他勉强控制着情绪反问道:“卫拉特汗国?这可真是令人意外啊。”

    “恐怕是侯爵阁下寡闻了吧,鄂毕河上游连同叶尼塞河流域的蒙古各部早在去年十月就已经宣布联合组成卫拉特汗国。在下苏赫巴鲁,正是卫拉特汗国的盟主。”苏赫巴鲁神态倨傲的宣布道。

    “那要恭喜可汗了。”波托斯基侯爵据理力争道:“可汗刚才说包括了鄂毕河上有,可那里是我国鄂木斯克督军府的管辖地。贵部既然独立成国,那还是该把地界划清楚些,以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划分疆域那是应该的。我蒙古各部世代在此游牧,鄂毕河上游的草场当然应该划给草原上的牧民。这是羊娃子抖明白的道理。至于鄂木斯克督军府嘛,你们阿国人一向住在城里的,那城镇连同周围的地就归你们吧。”苏赫巴鲁“大方”地说道。

    “什么!你们这不是在明抢吗!沙皇是绝对不会允许俄罗斯的尊严遭受如此羞辱的!”波托斯基侯爵忍不住跳了起来道。显然如果是依照苏赫巴鲁所说的那样划分疆域,波托斯基情愿停止谈判,立即与对方在战场上对话。不过在场的蒙古人似乎比他更心急。就在他拍桌子的同时,苏赫巴鲁等人亦把手扶在了自己的佩刀上。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间隙,袁世泽适时地起身打圆场道:“诸位稍安毋躁,今天大家既然齐聚一堂那自然就为了来商讨有争议的问题,各位首领你们说是吧。”

    给袁世泽这门一劝苏赫巴鲁等人立刻就安静了下来。而波托斯基侯爵也跟着骑驴下坡地坐了下来道:“是啊,文明人就应该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而不是用刀剑。”

    眼见波托斯基侯爵如此唱高调,袁世泽跟着接口道:“侯爵说得有道理,其实划分疆域最理想的记号就是象河流山川的自然地形。这样说来以鄂毕河为分界线,鄂木斯克控制河西岸,卫拉特汗国控制河东岸,诸位看怎样?”

    虽然众人心头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但都清楚谁都无法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方案。此刻袁世泽地分割方案虽然算不上公平,却也算是合理。因此众人都没有表示太多的异议,仅对少数几个地点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总得来说这天新生的边界并没有超过沙皇给的底线,波托斯基侯爵回去之后自然可以有个很好的交代。而对夏完淳来说俄国人与蒙古各部之间的疆域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让卫拉特汗国在西伯利亚立足才是他们这次的任务。而这个新生的蒙古汗国本身就是中华帝国与欧洲的一道路上缓冲。至于世代游牧的苏赫巴鲁等人就更不把疆域放在眼里了。他们比任何人都看得开,知道所谓的疆域是一种可以随着实力变化而变化的东西。

    于是众人在各怀心事的讨论完疆域问题之后,很快就将话题转到了双边贸易上来。先前入城之时,波托斯基会侯爵就已经充分领略了这座城市的经济价值。他当然清楚光凭哪些鞑靼是不可能有如此成绩的。而托木斯克的繁荣亦不会是米哈伊尔那个大草包的功绩。如果西伯利亚衙门的那些“白痴”们真有这本事,沙皇陛下也不会天天为金钱发愁了。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华帝国投资了这座城市了。

    一想到俄国竟然毗邻中华帝国,波托斯基侯爵立刻就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激动。须知在这个时代的中华帝国在欧洲人眼里几乎就是财富的代名词。在海上能接触得到中华帝国的国家几乎都跟在后头发了财。俄国若是能够通过陆上边境与中华帝国交易,将哪些东方商品转手倒卖到东欧、波罗的海,那还不是财源滚滚的事。巨大的利益诱惑让波托斯基侯爵将先前的哪些个担忧统统抛到了脑后。在他看来贫穷的俄国要是能像荷兰那样富有,去做中华帝国的藩属也未尝不是一条路子。

    有了这样的基调,双方在贸易问题上的交涉自然是比讨论疆域问题要融洽得多。通商贸易本来就是中俄两国都希望的事。相反在这个时候的蒙古人倒是成了一个让中俄双方都忌惮的不稳定因素。还在蒙古人的扈气比三百年前已经消磨了不少,而苏赫巴鲁等人也希望能从中俄双方贸易中抽头。因此这些个卫拉特汗国的首领们无一例外得都信誓旦旦地向长生天发誓他们绝对不会袭击前来贸易的商队。

    姑且不论中俄双方是否相信蒙古人的保证,相关条款还是白纸黑字地给写了下来。西历1662年(弘武十三年)6月17日,中、俄、卫拉特汗国三方签订《托木斯克协定》。该协定的内容包括中、俄双方承认卫拉特汗国主权,并认定其疆域东起叶尼塞河西岸、西抵乌拉尔山下的鄂毕河东岸,卫拉特汗国为受中华帝国保护的藩属国。起境内的托木斯克为中华帝国的军事基地,行使中华帝国主权。此外中、俄双方互相向对方开发边境口岸通商。卫拉特汗国则开放其境内所有城市通商并由中华帝国协助管理。卫拉特汗国的一切矿藏、林木,中华帝国均享有优先开发权。诸如此类的条款共二十二条。

    《托木斯克协定》是当天就签署的,但波托斯基侯爵等人并没有立即回去。他们被热情的“野蛮人”们挽留下来参加三日后的一场婚礼。而这场婚礼的主角正是已然升任中尉的多尔博与莫日根的小孙女塔娜。这是一场众人期盼已久的婚礼。谁都知道托木斯克的卫队长摘走了叶尼赛斯的红玫花。但他们两人的婚礼却远比草原上其他年轻人的婚礼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以私人身份恋爱,以公职身份结婚。这是夏完淳对这桩婚事的私下评价。此刻望着楼下忙着布置新房的奴隶,这位即将充当证婚人的帝国准将不无感慨地说道:“世泽,我们让多尔博与塔娜结合是否是个明智的选择?”

    “怎么,你后悔了?”袁世泽一边给自己点了根烟一边渡到窗边问道。

    “不是,只是觉得多尔博的身份有些让人不放心。”夏完淳说道这里自嘲地回头道:“你说我是不是想得太多了。那两个年轻人可是天生一对呢。”

    “你是担心多尔博地满人身份把。”袁世泽一语点穿道:“其实不仅是你,任何一个中原的汉人都会对满蒙婚姻感到忌讳。但是,完淳,这里是西伯利亚不是中原。就像阿国人为了在西伯利亚谋生把自己变成了半个鞑靼,最终成为哥萨克一样。我们这批人无论是汉人、满人还是蒙古人最终都会融为一体。”

    听完袁世泽的这番话,夏完淳陷入了沉默。他十分清楚好友说得都是事实。其实变化早已在他们的身边发生了。叶塞尼斯克战役时炮兵营的朱书恒就曾接受苏赫巴鲁的女奴。这在纪律严明的中华远征军是从来没有过的。一气之下的夏完淳差一点就要毙了朱书恒。但最终还是被袁世泽给阻止了。在这方面袁世泽远比夏完淳要能适应西伯利亚的环境。正如其所言他已经能用一个西伯利亚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而夏完淳还是在以中原人的眼光看问题。

    “完淳,这次谈判结束后,你带着《协约》回京复命吧。”袁世泽打破了沉寂道。

    “这种事让商会的人去办不就行了。”夏完淳随口说道。他心里十分清楚回京复命意味着可以回国、可以见到父母妻儿。但一想到还留在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