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风

宋风第121部分阅读(1/2)

作者:未知

    嗝茉涸髦氐乜悸橇送蹙不缘慕t椋捎昧苏庵只旌铣删姆绞剑暇够鹎沟耐λ淙徽鄯舜笏蔚闹诙辔某嘉浣窍感墓鄄熘禄故悄芄环11炙娜醯愕摹渌偕下急甘奔涑ぁs绕涫蔷圆豢梢栽谝跤晏炱幕肪诚伦髡剑3业┫囊豢蘸笾挥邪ぴ椎姆荨k源笏瓮持胃卟阋捕曰鹎共慷釉谝恍┗肪诚伦髡娇悸橇艘环擞信诒推锉煸悠渲兄猓古浔噶舜罅康墓罄嗟睦浔鳌?br />

    辽军骑兵来的非常快,还没有等宋军的火炮全部摆放到位,辽军的骑兵就已经气势汹汹地出现在宋军士兵的视野范围内了。宋辽双方的将领在这个时候都放弃了将自己的军队排列成最佳作战队形,尤其是辽军,他们完全都是骑兵,在发现宋军之后立刻朝宋军立足的小土丘冲了过来。

    尽管火枪对使用者的要求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宋军火枪部队全部都是由汴都最为精锐的禁军选拔而来。而这支火枪部队自组建之日起就处于大宋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中,这么一支经过严格挑选成员所组成的军队,其自身素质不要说在大宋,就是放眼这个时代来说也是超一流的。

    辽军骑兵来势汹汹,但是宋军士兵还是在其将领的安排下排好了队列,装填子弹举枪瞄准——这个时候敌军骑兵距离他们已经不到三百丈了。已经排放好的火炮零落地开始射击,炮弹稀落地落在辽军的骑兵冲锋队形中,不时地将辽军骑兵和战马的尸体高高抛起。火炮的威力虽然大,但是对于骑兵的伤害与其规模相比根本够不成威胁,只是稍稍将敌军的冲锋队形打乱了一些,为火枪兵争取了少量的准备时间。

    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大,踏过了这片青草地直接向宋军的本阵冲了过来,这样的阵势让人丝毫不会怀疑他们会将眼前的宋军给踏成肉泥。此时冲在前方的辽军士兵已经将宋军士兵看得非常清楚了。这队宋军显然和他们以前所遇到的宋军有着很大的不同,手中的武器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并且还可以看到整齐的宋军阵营中还有很多大鼓和高高举着红旗的士兵。不过这些奇特之处此时对辽军并不重要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冲过去,将宋军的阵形冲散然后在大肆收割对手的生命。

    随着红旗落下,宋军的战鼓敲打起来,几乎十几面战鼓同时敲响,随后冲锋在前的辽军都听到一声声清脆的“乓乓”。前队辽军都觉得胸口受到了巨力冲击,再一看胸口迸出了一团团血花,有的战马直接倒下,而前方的宋军阵营中则腾起了好大一片白烟,接着上百的契丹骑兵都失去了知觉,坠下马来……

    随着契丹骑兵进入火枪的射程,宋军士兵也开始在战鼓的节奏声中瞄准、开枪射击、蹲下、后退、直接拿起后面同僚递过来已经装好弹药的火枪,再站起来,等待前排的同僚蹲下后,再在鼓声的命令下再次瞄准射击……

    尽管契丹骑兵的声势依然汹汹,但是宋军士兵的脸上毫无表情,只是在战鼓声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己的动作。尤其是契丹骑兵队形非常密,只要抬起火枪,稍微压低枪口开枪,保证能够命中,至于命中的是人还是战马都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他们所做的便是重复他们已经经过千百次训练的动作而已。

    九十丈、八十丈、七十丈……二十丈!双方的士兵都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对手脸上的表情,与大宋士兵冷冰冰的表情相比,契丹骑兵的脸上从开始的兴奋、嗜血变得开始惊讶、一丝慌乱,直到最后的惊骇、恐惧——这该死的距离!这最后短短的二十丈居然让契丹骑兵再也无法向前踏进一步,契丹骑兵的伤亡在进入火枪的射程范围后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直线上升。终于契丹的骑兵冲锋阵形在宋军面前开始崩溃了,契丹骑兵在看到自己的同伴不断地、莫名其妙地倒下后,他们已经惊骇至极开始掉转马头向后跑去。尽管骑兵作战来去如风,但是在这个时候四条马腿还是跑不过子弹的速度,在一阵又一阵整齐的火枪射击中,四散奔逃的契丹骑兵还是不断地倒下……

    正文第四百一十一章功成

    更新时间:2007…12…249:10:15本章字数:5228

    两万契丹骑兵第一次冲锋碰了个头破血流,居然有七千多契丹精兵丧生,不过已经打出火的契丹将领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又发起了进攻。这一次他分别将手头的兵将重整旗鼓后,从两侧和正面同时发起了进攻。

    不过当这名倔强的契丹将领在发布完进攻的命令后,便被两枚同时而至的炮弹连人带马轰成了碎片。主帅的阵亡对于这支骑兵部队的打击是难以估量的,同时这也是杨崇岳在接到王顺的信件后给炮兵发布的固定命令。一旦发现敌军主帅方位所在,只要在火炮的打击范围内便立刻集中火力先轰杀敌方主帅。

    主帅虽死但命令还在,契丹骑兵依然按照已经策划好的方案继续向宋军发起冲锋。如果说这支契丹骑兵第一次冲锋便采用这样的战术的话,那对这支手持热兵器的宋军来说是相当棘手的。不过现在宋军已经开始稳扎稳打起来,尤其是在出人意料的情况下居然硬扛住了契丹骑兵的冲锋,这对于宋军将士来说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由于宋军将领手中有望远镜,所以契丹骑兵调兵遣将的阵势并没有逃出宋将的眼晴,针对契丹骑兵的调遣和进攻方向,宋军士兵也开始按照主帅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移动。这一次契丹骑兵的进攻对于宋军来说相对刚才的突然袭击就轻松了许多,火炮阵位已经排放完毕,在射杀了契丹主帅后,火炮便根据契丹骑兵开始集结的地区开始了射击。契丹骑兵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还没有出发便受到了宋军远程火力的打击,这实在是超出了他们战争常识之外。

    火炮接二连三地轰炸使得契丹骑兵集结非常不顺利,在没有做多少准备的情况下,契丹骑兵开始他们第二次冲锋。这一次三面同时进行。可惜宋军的表现比刚才更加出色,从容地整理队列后,在火炮打击过后,契丹骑兵一进入火枪的最大射程之内,宋军便在战鼓的指挥下开始射击。

    有了刚才的经验,现在的宋军射击目标更有针对性。由于是三面进攻,尽管契丹骑兵事先的集结被火炮所击溃,冲击阵形也是散乱不堪,但这样对宋军的火枪手来说反而更麻烦了。像刚才那样射出去的子弹未必会像刚才那样百分百的击中敌人。不过宋军士兵在火枪最大射程之内,首先瞄准射击的便是敌人的战马,然后在敌人逐步逼近后,再瞄准骑手进行射击。

    这样一来对契丹骑兵的伤害反而更大,因为在骑兵冲锋的过程中,如果子弹打中了战马,那骑手必然会跌落在地上。在战马如此高速行进的过程中落马,就算运气好不被后面的骑兵踩踏,单是这跌落下来所造成的伤势也会让骑手痛苦不堪直接失去战斗力,跌断手脚被俘也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契丹骑兵也并非是傻子,尽管不知道宋军士兵手中拿的是什么武器,但也清楚是火器的一种,他们在冲锋的时候也在马背上利用自己的骑术作出种种动作,使得宋军无法准确地瞄准射杀骑手。但是宋军采用的是先马后人的策略,这大大压制了骑兵个人骑术给宋军士兵所造成的难以瞄准的困难。只要战马完蛋,骑手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这一次冲锋,最靠近宋军的距离也还有五十丈,比上次还惨,不过三面攻击分兵所造成的结果便是每一面契丹骑兵损失都是要比第一次小的多。不过加起来阵亡的契丹士兵损失也是相当可观的,估计也有三四千之多,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其集结的时候直接被火炮轰炸而死。

    这一场骑兵和步兵之间的遭遇战日后被写入了大宋军中的战例课程之中,也许在这次战斗过程中,大宋热兵器部队的战术上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除了被动等契丹骑兵攻击给对手造成巨大难以承受的损失之外,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就连对手在第二次发起冲锋失败溃逃的时候,这支军队的指挥官也没有把自己的两千骑兵派出去继续追击,而是在等友军到达后配合友军追击契丹残兵,最终固然是完全消灭了这股契丹骑兵,但是其被动攻击的劣势也是显现无疑。

    不过这场战斗的意义是深远的,想象以一万步兵来对抗两万骑兵,自古以来能够成功抗住的也许用一只手便可以数过来。但是能够做到自身无一人伤亡,这就足以震撼人心了。任何一个稍懂军事的人都明白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意义。而且最重要的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也就是说只要给热兵器步兵以足够的时间,他们将会是任何敌人最可怕的恶梦。如果一个人不懂军事的话,那也可以从这场战斗的结果看到,本来大宋守城技术无双,再加上火枪的话,那天下估计没有什么人能够突破大宋的城池了。

    热兵器作战的首次登场,使大宋的军事水平揭开了新的一幕,也正是这一战最终确立了大宋统治高层大力发展热兵器的决心,这也使得大宋的火器发生了质的改变——以火枪、火炮为核心的武器系统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由此转变而来的战术研究也将会进行。这一切看似简单,但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宋人如果真的下决心对某种武器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话,那样日后衍生出来的作战方法将会层出不穷,到时候热兵器部队被动防守的局面将会被打破。甚至只要随着火枪和火炮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后世的应用水平也是很难说!

    当王静辉走到楚州的时候,这才收到已经过去了八天的这场战斗简报。在看过这简单的战斗介绍后,他沉思了良久。他不知道这火枪火炮能不能够使得宋人真正抵抗住游牧民族的入侵,会不会在日后某个时刻大宋屈服后,这些火器反而被游牧民族所掌握成为压迫汉人的帮凶?!王静辉对此并不清楚,他只知道后世元朝的有关历史上有过元蒙军队用火器使用在西征的战斗中。至于到时候会不会重演这一幕,他心底是没有什么绝对把握的。

    “只有彻底征服一切对手才能够高枕无忧!”王静辉心中暗暗想到。他倒不至于想着杀光所有的游牧民族,但是只要大宋能够给他们足够的压力,让他们保持对大宋的恐惧感,想来大宋平安上两三百年也未必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等两三百年后,以大宋今时今日的发展速度,恐怕达到后世十八世纪中后期的水平都有可能,社会制度还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呢?!不过有一条是真的,只要大宋能够保证自己一路领先,自身足够强大,外敌也绝对不敢招惹大宋!”王静辉有些出神地想到。

    不过王静辉却没有闲着,他立刻把心中对热兵器的一些想法整理了一番,从而写出了数本奏章。这段时间他们选择乘船前往汴都开封,除了和老婆站在船头欣赏沿途的风光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在船舱中的书案边伏案疾书。而赵浅予和他的徒弟还有一直跟随他身旁的赵公公帮助他整理已经写出的文字,这一切一直持续到了他们快要看到汴都城墙为止。

    在王静辉从楚州到汴都的这半个月当中,大宋北伐军队在辽国南部横冲直撞,中路军杨崇岳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便让析津府屈服在他的炮口之下。析津府守将萧兀纳在析津府城头和他的将领们被火炮击中连尸体都找不到。围困了几日后城中群龙无首,在宋军的强势威逼之下献城投降。

    析津府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便落到了大宋的手中,这个消息彻底震动了辽国统治高层。这对大宋来说更是一剂强心针。析津府的完好程度对大宋日后能够守住燕云来说意义重大,有了这座契丹人经营了百年之久的坚城,到时候大宋完全可以依托这座。。。。。。坚城建立一系列卫星城寨来协助防守,从而依托长城建立一道铜墙铁壁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析津府的胜利标志着长城以南完全成为大宋的国土,至此大宋熙宁北伐的全部战略目标皆都实现,筹谋了数年之久的燕云计划在大宋的自身积累实力和一系列外在因素共同的作用下,终于瓜熟蒂落,而大宋也随着这次北伐的胜利,自信心大大加强。

    不仅如此,无心的特种部队在得到加强之后,便在辽国中京道腹地横行无忌,差点儿让吕大防的跨海登陆作战部队全部变成骑兵。由于无心的战果丰厚,使得跨海登陆作战部队不得不变成了特种部队的运输队伍,停泊在来州港口的船队每天都要往返于大宋和来州之间,以便运送战利品。

    王顺所率的西路军在支援杨崇岳攻打析津府之后,其余各部不过才五万人而已,但是就凭着这五万人横扫辽国西京道。他们跨过了长城进入了真正的草原,不过在一年半以前为了报复阻卜人,他们已经将辽国西京道上最为强大的白达旦部完全击溃,加上后续不断的骚扰,致使其残部不得不向东部迁移。

    这一次王顺率部放弃了析津府的战功北上,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彻底将白达旦部消失。王静辉曾经在给王顺的信中隐约暗示了阻卜人对大宋日后的威胁。现在辽国已经江河日下根本无法对大宋造成任何威胁了,打击阻卜人在王静辉眼中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个时候的阻卜人居然能够对辽国产生巨大的冲击,这不能不让王静辉对生活在后世内外蒙古地区的阻卜人上心。

    作为南阻卜部的白达旦部已经被定西军打击过后,逐渐走向了分裂衰退的境地,但是王顺不认为穷追猛打是多余的,相反他比大宋任何人都对游牧民族的威胁更加上心。他的河套平原可是紧紧贴着阻卜部活动的范围,如果阻卜部对大宋构成威胁,那第一个受到冲击的将会是他。

    虽然南阻卜部的白达旦部已经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实力已经不足为虑,但是一旦北阻卜部的磨古斯再次强大起来的话,那样南阻卜部的白达旦部说不定也会跟着有咸鱼翻身的可能性,这是王顺所绝对不允许的。所以这次北上进入西京道的北部就是为了完成彻底瓦解白达旦部的任务,让南阻卜部彻底消失,为日后应付北阻卜部没有后顾之忧而做充足的准备。

    对于大宋人来说定西军进入西京道北部是在战略上为日后争取优势,而对于实际承受其压力的白达旦部和西京道其他部落而言,王顺和他的军队是彻头彻尾的灾难。只要在他们视野范围内的一切部落都是他们所要攻击的目标,人口、牲畜全部都是他们的战利品。

    因为白达旦部实力在这近两年的时间内没有多大的起色,他们的兄弟北阻卜部在同样受到定西军的打击报复之后,对西京道已经持彻底放弃的态度,这其中也包括了白达旦部。所以靠自身恢复实力是非常缓慢的,这两年来连上次战争的创伤都没有愈合,再次碰到定西军这群堪比蝗虫的煞星,他们面前只有投降一途可走。

    王顺在杨崇岳攻克析津府的时间里如同旋风一般从西京道北部席卷而过,只有少量不成气侯的小部落漏过了他们的搜索。至此辽国西京道北部也成为一个巨大的“无人区”。王顺从他的“战利品”中挑选出一半精壮男丁,还有大量的牛羊马匹牲畜交给从河东路出发的那两万宋军,让他们把这些战利品护送回汴都开封,交给枢密院来处理。剩下的三万定西军又分出一万带着剩下的“战利品”返回河套平原,而王顺则带着剩下的两万定西军向东南前进。

    在王顺眼中如果按照王静辉事先的打算,这场北伐战争到现在应该可以算是结束了。不过在没有接到朝廷枢密院的正式批文的情况下,这场战争就还没有结束。在他眼前要么直接向东,像东路军跨海登陆作战部队那样进入辽国中京道横行肆虐一番;要么向析津府进发会合杨崇岳。自从进入西京道北部草原后,他就和中路军失去了固定的联系,他现在还不知道杨崇岳已经拿下了析津府。不过按照中路军的实力,拿下析津府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他只需要赶过去会合,也可以堵住朝廷中某些人的嘴巴。

    最终王顺还是率领部队放弃了挺进辽国中京道大闹一场的诱人想法,快马加鞭地向析津府赶去。他的部队没有多少补给了,在这茫茫大草原上,如果不是情报局提供帮助,又给地图又提供向导的,他们不要说去追杀南阻卜部残余部落,搞不好在这里迷路稀里糊涂做了枉死鬼也说不定。向东路军那样大闹中京道确实很诱人,但是他的补给可不允许他这么做,最现实的选择便是向杨崇岳那里靠拢,既能够得到充足的补给,又可以给朝中守旧力量一个交代,免得给人落下飞扬跋扈的印象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杨崇岳在攻克析津府后,便立刻沿长城一线收拾辽军残余,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辽军主力了,多是一些几十人左右的契丹残兵四处奔逃。在利用优势兵力控制了长城一线之后,杨崇岳也没有继续向北进发,只是稳守长城,除了加固一些险要地点的城寨防务之外,同时也是在等待朝廷的下一步命令——到底是否有必要向北继续讨伐辽国!

    到底有没有必要继续讨伐辽国,这是摆在大宋君臣面前又一个重要的命题,其重要性不亚于数月前决定何时出兵辽国一样。当王静辉回到汴都开封后,满大街都是贩卖报纸的报童。他现在才刚刚回到开封,并不着急入宫面圣,况且皇帝赵顼在得知他北上汴都之后,除了路上收到过催促他快些北上的信件之外,也就没有什么了。

    打开报纸可以让王静辉以最短的时间来了解大宋的局势,当看到所有的报纸上都是统一口径的报道宋军一个又一个大捷消息的时候,王静辉的嘴角微微翘起。在这些报道中,他也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里面有自己的学生,也有自己非常看好的将领。从各种消息上来看他们都很顺利,都在这次北伐当中取得了很多战功,这也足够让他骄傲的了。也许在这个时代有人曾经认为即便是收复燕云的荣耀也未必能够赶上三榜进士、垂拱殿带花、头名状元的风光,但是他却不会天真地认为一个状元就能够顶得上整个燕云!

    正文第四百一十二章抉择

    更新时间:2007…12…249:11:29本章字数:5315

    王静辉刚刚回到汴都开封,皇帝赵顼可能是出于想让他休息一下的缘故,并没有直接召他入宫面圣。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有闲着,在他刚回来稍作安顿后,徐氏的李管事便来到驸马府中拜访。

    在王静辉还在路上的时候,便发信给徐氏,希望他们能够在王静辉到达汴都之前联络各大有背景的商家,看一看能否组成一个财团筹集资金对大宋的北伐战争提供钱粮物资。尽管河北富豪家族在此之前便已经组团为北伐战争输血了,但是他们也在看王静辉的脸色。毕竟是对大宋的百年宿敌开战,而且在大宋立国之后就从来没有赢过的对手。尽管他们在朝中和河北系官员有着非常深的联系,但是他们还是非常不放心的,他们在等驸马的最后举动,所以提供的战争援助也并不是非常充足。

    现在大宋对辽国展开北伐战争势如破竹,但这个时候想要再次追加战争援助,朝廷枢密院和中书也不愿意答应了,而他们自己也很怀疑这次战争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好处。经过近十年的武力扩张,尤其是在大宋吞并西夏之后,大宋从这一系列战争中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战争收益,但是同时也让大宋的牲畜市场价格大大下跌。

    十年前汴都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牛车,就连京城的达官贵人在每年出城踏青的时候,也都是牛车。但是在现在,牛车也只是在拉很笨重的货物的时候才会用上。在大宋马匹已经算不得是珍贵的资源,大宋吞并西夏后通过战争不仅仅获得了大量的战马,还连养马的地区也一并归入了大宋的领土范围。尤其是大宋商人参与到战争中后,朝廷根据商人的贡献大小给予了很大的鼓励政策,使得这些牧场能够在战争后快速的恢复起来重新产生效益,这是巨量的金钱投资所买不回来的。要是光等着朝廷把仗打完再来开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恢复正常呢。

    大宋商人随着大宋军队的脚步在后面大发战争财,获得了难以估量的好处,往日大宋价格高昂的马匹牲畜价格却因为这几年来大宋的胜利而渐渐走下坡路。尤其是在西夏全部被大宋所吞并后,牲畜的价格下降的非常明显。尽管所有的大宋商人没有想到牲畜的价格会下跌的如此厉害,但是即便如此他们已经在西夏战争中赚得盆满钵满了。

    在大宋商人的眼中,辽国和西夏没有什么不同,再加上这几年大宋商人通过走私还有海外贸易等途径,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力,辽国能够给他们的好处和西夏差不多,都是在畜牧业上。但是一个西夏已经让牲畜的价格大跌,这就使得辽国对大宋商人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没有高昂的利润回报,他们是不会乖乖地把金钱砸在大宋军方手中的。

    在大宋发动对辽北伐作战之后,也曾想来组织大宋商人提供战争贷款。朝廷尽管不缺钱,但却不想因为发动战争而动用自己的财政收入。大宋已经在这两三年内实施了大规模减税政策,这都是需要雄厚的财政实力来做保证的。现在减税政策还没有见到驸马所提出的效应,只是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大宋统治高层也不愿意就此半途而废。

    相比自己动用财政收入来发动战争,倒还不如采用西夏战争中向大宋商人融资的模式,朝廷所付出的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利益而已,但却能够换来大量的战争经费。而且比如像农田、牧场甚至是盐场、矿藏等,有了商人的参与其中,大宋朝廷不过是出卖数年的所有权而已。等年份一到收回的时候,那可就是收回一个完整经过前期建设的牧场和矿山,朝廷也省去了前期的投入。

    现在大宋军队已经完整地控制了长城以南的辽国区域,燕云也被大宋纳入囊中,可以说大宋朝廷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这个时候就算商人参与进来对大宋朝廷来说也是可有可无。

    不过在考虑到燕云地区一直以来便是辽国的经济支点,契丹人从唐朝的时候便开始接受中原农耕文明,然后趁唐末五代之乱趁势而起建立国家到现在,契丹人可以说是历史上汉化最为彻底的游牧民族,他们已经基本上变成农耕文明了。燕云十六州在契丹人手上至少有百年的历史,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随着契丹人的汉化越来越深入,他们对燕云十六州的开发也越趋近于成熟。除了在农业耕作技术上相对于宋朝还显得落后之外,其他诸如水利灌溉等都建设得非常完善。这里是不需要大宋商人插上一脚的!

    李管事将这其中的原委和王静辉诉说了一阵。这段时间他联系到的商家倒是不少,对于出不出钱来介入这次北伐战争都很有疑虑。况且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朝廷也未必会让商人继续参与进来。类似河北商人在进行战争贷款的时候,也是只拿出了很少的一部分。这也是因为燕云十六州在契丹人的经营下已经是很成熟了,大宋朝廷这次接过手就可坐收渔利,所以对河北商人的贷款也是非常的小气。这还是看在他们与朝廷之中显贵来往密切的份上,朝廷才作出的让步。

    王静辉没有想到这小小的战争贷款居然中间还有这么多门道。不过话要是说回来,自己要是向朝廷进行战争融资的话,所得的利益绝对不会这么少,皇室和朝中大臣肯定会买自己的面子。不过王静辉心下也是比较愧疚了,他在开战前便给大宋朝廷提供了近一千万贯的战争经费,还有几十万石粮食。大宋军队筹谋已久,打得契丹人措手不及,战争进行的这么快的同时也意味着大宋的战争成本支出也会相应的降低。

    估计自己提供给朝廷的那些战争捐款不说能够担负起整个战争的费用,但是担负起三分之一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大宋朝廷避免了财政上的短期压力,但是大宋商人却失去了向朝廷进行战争贷款的最佳理由。而且朝廷在没有太大财政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在贷款条件上对商人要求的比较苛刻一些。

    “其实这也是一笔生意,不过买卖双方的来头都比较大就是了,所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双方谈不拢也是很正常的!”王静辉呵呵的笑着说道。

    李管事有些苦笑的说道:“改之倒是心放的挺宽,不过这一次你不在汁都开封,仅凭我的号召力招来商人是很容易,但要是和朝廷做生意,那我可就不行了,这种事还是改之最为在行!”

    “现在大宋军队势如破竹,虽然达到了北伐的目标,但是由于辽国统治高层到现在也没有把北方的军队调到南方来和宋军交锋,而仅仅凭借着地势和原燕云辽军抵抗,这也使得大宋朝廷中必然会有不同的说法。所以现在判断战争是否已经结束还为时尚早,这都要看圣上和朝廷诸位大臣心中是如何盘算的才能够有最终的定论!”王静辉笑着说道。

    “难道这仗还要打下去?!”李管事疑惑地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