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阀1909》免费阅读!

新军阀1909第79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完美的解决,政府可以会迫于民意而不得不选择战争这个最后的解决途径。

    这个消息传来各地的示威人群中,人们欢呼跳跃,坚持的疲惫也一扫而光。上海领事馆的人们更是喊出口号,那气势,还真的让领事馆内的日本外交官员们胆颤心惊,纷纷沉默无言。这其中,有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外交官山本村次,他也是亲眼见证中国如何从清末那个极端虚弱的环境下走出,仅仅十多年,中国就变了,如同脱胎换骨了一般,变得山本村次都不认识了。这样的场景在十年前,不,即使是五年前,也是难以想象的。

    不知道是不是那名政府高官的话,欧洲的外交战场上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先是国联大会通过了谴责日本军队***的战争罪行,并决议把归还东北排进联大日程,单独审议讨论。而海牙法院的审理也结束,虽然最终判决书还未下达,但是明显法庭的态度已经倾斜。日本人提交的那些枪支证据,因不能确认就是那些村民使用,而那些照片却是不容抵赖的。最终结果,如不出意外,只会对中国有利。

    消息传回国内,没有多少人欢呼,因为在报纸上还刊载着另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东北双山子‘边防’营在例行的巡逻中抓住一名可疑分子,疑是日本间谍。谁知回到营地不久,日本人就派人上门,说他们‘遗失’一名士兵,疑是中国军人抓去。中国边防营拒不交人,日本立即派出一个大队一千多人的军队强行威逼中国军队交出人。

    双方交锋并发生交火,虽然中国边防营最终撤回后方,但不仅阵地丢了,整个营的士兵死伤十有八九,惨烈无比。

    正文 298 声东击西

    更新时间:2010…6…3 0:34:01 本章字数:4254

    双山子事件就如炸毁大坝的最后一包炸药。这包炸药炸响后,脆弱的和平坝体山崩地裂,水浪滔天。让南京政府维持现状的最后理由全面崩溃,这已经不是东北的回归问题,而是日本东北军再次对中国政府发出的武装挑衅和威胁。

    虽然当天日本内阁就发表声明,表示这是军界鹰派激进军官违背军令,擅自发动的战争,并非日本内阁的命令。他们一定会严肃调查此事,并撤离双山子,给中国政府一个满意的交待。毕竟日本刚刚经历这般大地震,国内的民生和经济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维持战争的军火工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日本军人干政,甚至左右国家内政,外交的事例已经不是一次二次了。当年日本进攻台湾,其实也是军人擅自发起的军事行动。这次,日本内阁把这个拿出来当借口,而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布了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单从报告上看,他们的解释似乎没啥漏洞,而且道歉的诚意也非常明显。明显的,日本内阁根本不愿打这一仗,而且他们也意识到这次的事件的影响。绝对是火上浇油,和上次有着很大的不同。别说是一贯强硬的南京政府,即使是北洋政府时期,恐怕也不会再保持沉默了吧。

    果然如世人所料,中国政府没有再沉默下去。无论中国南京是如何打算的,愿意不愿意打这一战,他们都不能再做退步。而掩盖在这起历史风潮中的二件大事的调查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也成为中华**共和国这段历史上的二大悬案,更是世界军事史著名的疑案,成为后世小说,电影,电视剧极为感兴趣的一个素材,这是后话了。

    次日,南京中央政府总统府内,临时大总统华飞在无数记者们的瞩目下,对日本国数次的挑衅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怒,并声称日本占据中国领土,滥杀中国百姓,对****的谈判诚意毫无兴趣,还在谈判期就悍然采取军事行动,攻击中国军事营地,这是赤裸裸的军事宣战,中国绝对不能再忍下去。

    华飞以大总统的身份再次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并全面启动国防动员法,全面对东北的日军发动攻击,东北日军一日不驱逐,国防军一日不停战。国家一日不解除战争状态。

    对于出动多少军队和武器装备,是否发动海战,是否像前些次在山东的战争,再次封锁海路?是否会考虑再次对日本本土发动攻击?等等一系列记者的追问,华飞统统没有回答,而是以军事机密而搪塞,并声称中国为了考虑到日本国内的灾民现状,从人道立场考虑,绝不会擅自扩大战争规模。中国只是要拿回属于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如果日本可以尊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利益,中国愿意永远和日本成为和睦的邻居。

    华飞的宣言通过电波传遍中国上下,更是通过最新的无线电报技术,传到世界各国。无线广播的优势再次凸显,在那些加急号外还在排版的时候,无限广播已经通过新闻播报员把这最新的消息传出去。而在总统府外广场上聚集的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们,狂吼地站起,疯狂地欢呼,跳跃。嗓子都喊哑了,跳到都快虚脱了,似乎这样都不能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激动。他们等来的不是失望。他们的坚持最终换来了如愿。这世界,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激动?尤其是他们在付出无数个不眠的日夜的静坐守候。

    正在总统府内采访的各国记者们吓了一跳,纷纷赶出来,继而被眼前这种声震云霄的欢呼惊呆了。这些年轻的学生们,他们许多人面容憔悴,有的人嘴巴上的胡子甚至也没有几根。但是他们迸发出的热情,他们那令人震惊的喜悦,让人情不自禁受其感染。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年轻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如此多的热血爱国青年,谁会相信他们还会永远沉睡?谁会相信崛起是个幻觉?青年是民族的希望,而眼前的这些人,就是中国的希望。

    在场的有些人当初不理解青年学生们的静坐请愿,在西方记者们看来,既然是示威游行,就要给政府制造强大的压力,而不是这般的静坐。那些西方记者们当初非常不理解这些青年的所作所为,只是现在,他们中的不少心中似乎被触动,有点明白中国的民族爱国情怀,有点清楚中国政府之所以可以在国际维持强硬的铁血外交手腕,与国内如此令人震动的民意基础是分不开的。

    很多年后,有外国记者撰写中国大国崛起回忆录时,许多人都提到了这一幕。有人说,当看到眼前这些沸腾的民意,他就知道,中国已经开进崛起的车道,扬帆出港。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国家可以阻挡了。当他们看见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脸上的真诚喜悦和兴奋时,他们就预感到,这场还未开始的中日战争,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他们绝对相信,如果政府有需要,这些人绝对会义无反顾地投入战争,绝不退缩。一个充满勇气,无畏,智慧的国家和民族,是永远无法打败的。不仅日本打不败,英法等国,也打不败。

    同时,也有许多国外记者在他们的个人传记中提到,当看见中国年轻人激进的火热后,他们当时就在心中泛起了莫大的担忧。中国民族主义乃至民粹主义的扩散,就如秋日的森林大火,是那样的汹涌,那样的炙热,让人无法呼吸。

    许多年后,人们无法完全证实这种猜测,但是历史却告诉人们,中国后日的霸权地位。和今日的这一幕,有着难言的因果。而中国在霸权之路上的种种作为,也都和他们强烈的民族主义乃至民粹主义不无关系。这个过程,没有什么对错。因为正确的观念,永远操控在胜利者的手中。

    此刻,不仅是中国的记者,还是海外的记者,他们发回报社的稿件最热关键词就是,一场一战后最大规模的战争,即将上演。国际联盟在此事件上,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俄国的战争属于内战。)

    南京对日宣战后。政府机构看上去显得和平时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稍稍变化的可能就是军队的后勤部门联合政府相关机构,开始大面积的战争物资的调配。而军事会议乃至部署计划早就决定,如今需要做的只是按照计划执行。

    整个自治区比南方其他地区显得无比震惊,除了那些和军事有关的工厂开始了加班加点的生产外,百姓们的生活似乎毫不受影响。当初中日在山东干仗,距离那样近,也没见自治区受到多大的影响,更别提如今的战场远在东北。你说习惯战争也好,对国防军极具信心也好,反正在许多洋人们的眼中,还真未发现自治区和平时有着太大的改变,除了百姓们聚首时必谈的东北战争话题。

    南方的民情虽然不到当初自治区的几省,但是毕竟战场离他们十万八千里,恐惧心倒也没有几分。但北方的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大批有钱人,工商企业家纷纷南下搬迁,有的工厂甚至都开始提出搬迁计划。

    民众南下华飞可以理解,但是连工厂都要南下,这就有些过了。产能的集中过剩,资源生产的不合理分配,发展的不均衡都是非常大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的自治区各国工业都已经接近饱和,处于高速发展。一旦北方的工业企业南下。必然会加剧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不利于北方本就薄弱的工业基础。

    更要命的是,连前清最后一任皇帝溥仪也电报南京,要去来南京,避免受到战火误伤。虽说前清的皇帝如今几乎处于软禁的状态,没有多少权利。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尤其是对北方的满族同胞。一旦溥仪南下,恐怕更大的移民潮即将涌现。

    南京政府迅速做出反应,第一内阁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劝道北方民众不要随便做出南下的举动,尤其是那些工商企业。南京政府承诺,所以工商企业,包括民宅私产都可以参加政府特赦的战争保险。倘若个人财产在战争中因为战火而破坏损失。将会根据保额进行赔偿。并且新闻发言人还宣布,大总统,三军总司令华飞将北上北京,亲自指挥对北京的战争。而如果个人执意把私产,尤其是工厂迁往南方,不仅不会享受国家目前已有的各种工商企业发展促进政策,还会征收一项临时的战争期间浪费国家资源税,这种税详细划分为浪费交通资源税,浪费战略物资税,浪费人力税等等,以让那些执意搬迁的工厂一算下来,感到非常的不合算。

    如此一来,这种移民搬迁大潮才突然刹车止步,之所以止步的最大原因倒不是私产保险,而是华飞宣布北上北京。相对于那些财产,大家对于生命的关注,还是放在首位的。不过既然华飞都来到北京,说明北方的防卫力量一定足够强大,否则大总统为何会如此具有信心。毕竟北方的这些民众,限于当初北洋政府的宣传封锁,对于国防军的直观意识,绝对没有自治区的民众来的更加直观,自信。

    退一步说,即使北方的国防军最终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大总统总是会先撤离的吧。一旦发现大总统撤离,或者说收到战事不利的消息,再计划撤退不迟。毕竟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不是到了逼不得已,谁愿意走出这一步。

    如此,看似普通的一步,不仅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北方的移民潮的泛滥,也让永安保险公司迅速地开始推广壮大,把保险意识在国内普遍,促进保险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华飞的北上,陆军的重甲坦克兵团也迅速集结出动,空军开始大批量调遣,海军,尤其是潜艇大批下水出海巡游。而有关军事调动部署都被严格保密,媒体们除了知道对日宣战半个月后,国防军还未采取一场行动,除了知道大总统已经抵达北京几天之外,截获不到任何的军事情报。

    这个时候,日本政府也是焦头烂额,还未得当各大政党合作的山本权兵卫如今又不得不面对新的外交危机。军派人物趁机对他发动攻击,山本自己的内阁都摇摇欲坠,哪里还能分出多少精力去处理东北的事情。

    北京,一处毫不起眼的四合院内,明岗暗哨遍布,许多身着便装,军装的人进进出出,房间中,国防军司令部,参谋部的人都在查阅着各类信息的军事情报。而华飞却并不忙碌,站在一户雕花的玻璃窗前,看着屋外的余晖。

    在外人看来,甚至在各国的情报机构看来,中国的陆军主力都调往北方,即将发动对东北的战争,收回领土。不仅世界媒体的焦点集中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更是成了各国谍报人员出没的重灾区。

    然而这些问题都有参谋部和司令部的人处理,在华飞的脑海中,却在想着另一件事,那就是声东击西,这个大胆的计划,真的可以成功吗?

    没错,华飞虽然把陆军的许多兵团调到北方,甚至把陆军八成的装甲兵团调在北方驻守,但是如果帝国的情报机构足够强大就会发现,中国国防军陆军主力的数量似乎有些诡异。如果说这还不能成为致命的疑点,那么在北方的空军主力,尤其是轰炸机的数量,就令人不得不怀疑了。国防军为何顶多只出动三分之一不到的轰炸机到北方,而且还都是老款的近程轰炸机?难道国防军企图靠在性能并不十分稳定的坦克决胜?还是说他们的坦克性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想要大展雄威?

    如果国外的情报机构可以如此准确地获知这些信息,哪怕就是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军校学生也能看出这绝不寻常。但在此刻,除了这间小屋内的人和其他极少的人知道答案,其他人暂时还不会知道,此刻的华飞心中,关注点已经飘向了南方,飘向了大海。

    正文 299 台湾登陆战

    更新时间:2010…6…3 0:34:14 本章字数:7348

    东北问题是当前南京中央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也是对国防军的一个巨大考验。而当初华飞执意不出兵东北,任日军停留在东北长达数年,对于华飞的声誉和威望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即使是投诚过来的奉军,在长时间不见中央对东北用兵后,军心浮动,抱怨颇深。如果不是张学良等奉军将领节制力还颇为有利,恐怕奉军还真的会出现不少纰漏。

    东北与山东不一样,日军如果在山东驻扎稳住脚步,就等于是在中国的心脏部分钉进一枚钉子,上可以攻略京津,下可以牵制华东,长江流域。而且山东离当初的自治区领地极近,无论是从现实的安全考虑,还是当时为了博取声望和名威,提高国防军的影响力,华飞主动攻击山东的日军,就是行着一步极端危险的棋路。赢了,可谓好处多多,输了,国防军也必然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东北和山东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日军攻占东北最初,国防军。北洋军,南方军,各地军阀遍布,整个中国还处于一个分散的无事实统一的中央政府的局面下。如果国防军再次出兵东北,那么路途遥远,损害大量兵员装备尚且不说,即使取得胜利,也必然元气大伤,让其他各方势力捞着大大的便宜,国家的统一之路也势必会拖延。而且这次日军攻占东北出动的军队数和山东有着辆的区别,且背靠朝鲜这个殖民地,无论是援军还是后期保障,都不可同日而语。

    后来国防军统一北京,但是南方军依然存在事实上的分裂,收编北洋军后的国防军看似壮大不少,但实际实力增长有限。因为地域的增大需要更多的常备军,军队的人数扩充,需要更多的军费武器装备。在财政收入没有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各种开支却急剧增加,军费也不得不维持在一种低幅度的增长上,所以说军队实力增长有限。

    后来南方新定,而日本在东北已经驻扎几年时间,开始的游击战术虽然让日本人受到了不小的困扰,但是随着他们兵力的增加,小规模游击骚扰战术造成的影响有限。如果在国家刚刚统一,内外不稳定因素依旧千头万绪的时刻,急匆匆地进军东北。显然就是属于莽撞之举了。

    虽然这些年中国无论是军力还是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比之日本还是有段距离的。毕竟中国满打满算才有十来年的发展时间,而日本从明治维新后,或者以甲午战争后计算,已经高速发展三十来年,即使在与中国的几次对抗中吃了不小的亏,但都没有伤筋动骨。凭借丰厚的历史积淀,日本在绝大多数领域相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还是占据很大的优势的。

    经济方面暂且不说,对于早就完成工业革命的日本来说,中国还在全面进行工业基础建设,想要全面完善工业基础,恐怕还需要个十来年时间。单纯从军力上看,中国对比日本有优势的可能就算空军了。随着日本军方对于空军的重视,中日空军之间的差距也在缓慢缩小。

    而最引以自豪的陆军,是中国最大的王牌。目前的空军技术即使再高,也大都是以陆军的辅助兵种存在,不能做到后世那般纯空远程精确打击的技术。中国凭借着人口优势,训练精良,作战经验丰富的王牌部队,不输于日本的武器装备。并占据主场优势,具有很大的胜算。

    而如果中日爆发全面战争,日本的海军必然会上场,这也是中国目前的弱点。海军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金钱,还需要时间。中国海军的潜艇优势和海军航空兵优势等不对称优势曾经给日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是随着这几年日本着重发展反潜兵力和防空兵力,中国的这种不对称优势也在被削弱。

    也就是说,如果南京政府在平定南方军后,紧接着就对东北用兵,不仅经济上难以维持巨大的消耗,军队也无法支撑持续的用兵。东北驻有如此多的日军,一旦用兵,战争想要短期内结束恐怕很难如愿。那样等待中国的很有可能是哪种结果,打败日本,但是中国也只会获得残胜,国力被大大损耗。战争拖不下去,从东北撤兵,损兵折将,日本也被消耗了大量的实力。无论哪种结果,都不是华飞愿意看到的。因为华飞明白,等待中国,或者等待世界的,还有个更大的危机,离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再遥远。

    只是华飞也没有想到,一场关东大地震,给中国送来莫大的机遇。这次大地震不仅对日本的工业中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还让日本政府发生了动荡,至今还未完全恢复。而且日本国内民心浮动。各种物资极为紧张,驻扎在东北的东北军也军心惶动。尤其是日本国内发生针对朝鲜人的残杀事件,被传至东北的朝鲜伪军耳中,对朝鲜军和日本军队之间的裂痕,无疑造成极大的冲击。

    虽然东北乃是中国的领土,虽然中国军队收回自己的领土无需任何借口,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国要干的就是火上浇油,落井下石的事情。但是明面上,中国还必须做足功夫,这不仅是一种政治手腕,也是一种战略攻势。例如捐款捐物,援助日本灾民,例如东北屠村事件,乃至朝鲜人与日本人之间仇恨的推波助澜,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会削弱日本的力量,让中国出兵东北的不利影响面降低最低,也在战前,就利用心理战取得本场战争的心理优势。削弱日本东北军的抵抗意志,强化国防军的战斗精神和复仇欲望。

    这一步接着一步布下的棋,一环套着一环,甚至有些阴毒的计谋。当然不是出自华飞之手,而且带着明显个人烙印的第一谋士之手。普天之下,或许有许多人根据前因后果,能猜到这里面的盘盘节节,但是这大都数是在事后的猜测。而且即使你可以猜到这里面的奥秘,除了感叹想出这个计谋的人之神机不可测之外,还真的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

    1923年冬,就在国防军吞并北方,即将展开东北之战时,中国的军事部署调动成功地调动了日本的视力。日方不仅在朝鲜驻扎了超过半数的空军力量,还把可以调动的陆军全部调往东北。日本海军主力舰队也把他们可以调动的军舰都调往日本海。黄河,朝鲜湾,如果不是渤海海峡有着数量不少的水雷,而且也是中国潜艇活动的集中地,恐怕日本海军早就进入渤海湾,从海面对中国的天津等地形成直接的威胁。

    人们没有想到,在成功调动了日本的军力后,甚至把世界各国人民的视线都转移到东北的这个方向后,一支支精兵正在福建沿海聚集。大量的潜艇早就在台湾海峡和附近海域巡游,众多的情报人员早就渗透进台湾本土,而空中的侦察飞机,也有了一定数量的增加。

    台湾,日本陆军少校本村牧长拿着手中最新的一份情报,眉头的皱纹越加复杂了。本村牧长身为一名少佐,率领一个大队(营)的兵力驻扎在高雄城外,负责高雄及其附近的治安防御。本村牧长手中的情报由不得他不担忧,这几天来,日本的巡逻队竟然发现十多次可疑的谍探活动,并抓获敌方的一名侦察兵,但是那名侦察兵眼看无路可逃时,吞枪自杀,所以根本套不到什么口供。

    而且根据观察,这几年空中的侦察机数量也明显增多,虽然增加的数量非常有限,但还是让本村牧长感到无比的不安,一种危险的兆头在他心里升起,并再也无法遏制。尤其诡异的是,平日里繁忙的台湾海峡海路在这两天内,船只是越来越少,尤其是今天,本村牧长拿着望远镜站在高地上看了半个多小时,竟然看不见一艘来自中国的商船。

    因为东北战争风云密布,一触即发,所以日本内阁和军方目前的战争焦点全部放在北方。台湾的兵力本来就不多,这次因为要支援东北的战争,还硬是从台湾抽去一个旅团的兵力。这个结果加上当前种种诡异的现象都让本村 牧长心中的那股不安越加的加剧。虽然他已向台湾总督府电报他的疑点,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看着天空中似火烧般的晚霞,本村牧长长叹一口,问向身后的警卫道,“你们说说,我们背井离乡,离开父母妻儿,在这个岛上一呆几年,究竟为的是什么?”

    几名警卫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有人回音。而本村牧长似乎也习惯了这种气氛,情绪突然变得有些激动道,“因为,这座看似平常的小岛,直接关乎我大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我们民族所在的岛上,缺乏资源,灾难无数,我们的祖先和后代永远生活在一种没有安全感的土地上,这是我大和民族永远的伤痛。东北满洲固然对我大和非常重要,而这台湾岛,却是我们南下的海路战略枢纽。失去台湾,我们南下的通道就受制于人,我们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就完全失去自主,被人操控在手中。你们明白吗?我们此刻站在这里,守护的不是这片土地,我们守护的是大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守护的是我们子子孙孙,万世的平安!”

    几名警卫都是非常年轻的军人,而且显然被这少佐常年洗脑,听完这一番话,个个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似乎这些天来因为国内大地震而变得有些萎靡不振的情绪也变得更加的振奋了。

    “传我命令,这些天,加强警戒,采用战时最高警戒,预防一切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本村牧长不知道的是,他这个心中不安的警觉,他这个下达最高的警戒命令,让国防军在攻打台湾的时候,遭受了台湾战役所有战斗中最大的损失。当然,一二件插曲改变不了历史,而有些进程,不是少数人的努力所能扭转的。

    就在本村牧长下达加强警戒的命令时,福建沿海,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开始沉默地登船。由于战术的限制,他们乘坐的大部分都是木制的渔船和小型的客轮运输船。从他们的武器装备和神情来看,大多数人都不是新兵菜鸟,没有经历过几次生死之战的洗礼,想要在一场大战前还保持这样的镇定和沉稳,是绝对不可能的。

    夜色笼罩下来,一艘艘渔船低速驶向海峡的对岸。这时,更多的军用运输舰在重重伪装下靠岸,大批的军人开始登船,与此同时,火炮,重机枪,榴弹枪,掷弹筒,火箭弹乃至装甲运兵车都开始上舰,随舰而行的还有大量的第一舰队的驱逐舰巡洋舰,炮舰,作为登陆战的海上支援火力。

    借用东北军事问题,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声东击西,趁着台湾军力空虚的时候,拿下台湾。只要拿下台湾,日本想要再次攻下台湾,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还不一定可以成功。而拿下台湾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是领土的统一,主权的完整问题,有了台湾这个战略基地,再解决东北的日军,中国将多了更多的战略回旋,对于日本的海军,将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负责这次攻打台湾的军队多达二个军七万多兵力,其中负责先锋攻击的更是从王牌军和海军中挑选的优秀作战人员,秘密训练学习泅渡、跳伞、爆破、潜水、攀登、滑雪、车舟驾驶、擒拿格斗、方位判断、地图识别等等特殊技能,除了在某些特殊领域和一些训练强度不如毒人特战队外,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强度在军中也?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