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都市大鳄-第7部分(2/2)
作者:邪剑无痕
盘上,捧给客人观赏。因为这里只有李震东是客人。看了一下,有点奇怪,这是?这种茶叶,李震东还真的比较少看见,这是绿茶,肯定的,条索紧圆,有些像针样的形状,香气清鲜。
看见李震东的低头沉吟,黄老板笑吟吟的,这个茶叶是他带回来的。李震东抬起头,有点不确定“这是蒸青绿茶?”。很少见这类茶叶。黄老板伸出了大拇指“老弟,好眼力”
为什么不好辨认?这是因为,李震东接触这类的茶叶很少。这种蒸青绿茶是华国最早发明的一种绿茶制法。在唐宋时期盛行,后来传到日本。华国在明代流行炒青制法后,蒸青绿茶就越来越少。后来还有的产品,大部分也是出口日本。反而是日本一直主要用的就是蒸青绿茶法,并且经过研究,开始实行机械化生产。华国本土流行的是炒青制法,这个炒青绿茶,按加工炒制后外形的不同,分为:长炒青、平炒青、扁炒青。还有烘青绿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还有一种晒青绿茶,这个晒青绿茶大都是作为紧压茶的原料。李震东和大部分华国人一样,几乎都是饮用的后面几类茶叶。
色绿、汤绿、叶底绿这是蒸青绿茶的特征。高档的香气清新,味甘醇和。
李震东冲泡时采用的手法,是最常见的“凤凰三点头”。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这个意思就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欢迎。茶壶放置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正对表示是请客人离开。还有更讲究的,回转斟水、斟茶、烫壶等动作,右手必须逆时针方向回转,左手则以顺时针方向回转,表示招手“来、来、来”的意思,欢迎客人来观看。若是相反动作,那是“去、去、去”的意思。
匀茶的时候是最见功夫的。因为茶汤浓度必须均匀一致。李震东看了水温八十度左右,将滚未滚。其实,煮水的讲究也是很多的,最好是急火快煮。稍等,先转动手腕冲入容器四分之一的水量,不要让茶叶浮在水面,这个叫浸润泡,隔了几十秒后,第二次就要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水入容器,使茶叶上下翻动,茶汤均匀。
正文 三十一章 喝茶<下>
匀茶的时候,李震东用的是巡回分茶法,这里有个好听的美称“关公巡城”,并且以最后几滴茶汤,点入各个茶杯中,调节各茶杯之间的浓度,这个美称“韩信点兵”。最后,用的是“伸掌礼”。右侧方伸右掌,左侧方伸左掌。四指并拢,虎口分开,手掌略向内凹,测斜之掌伸于茶杯旁,同时欠身点头。
如果说刚开始,黄老板还存着考较的心思。等李震东这一套动作下来,黄老板只觉得心里在呻吟,这个是从哪里跑出来的怪物?想说话的黄老板被胸口的干涩堵住了。黄老板作为嗜茶之人,总也算是见识过不少,茶是中老年的爱好,今天一个小孩子把黄老板的认知颠覆了。
闻香、观色、啜饮。李震东品尝后给出了答案“还可以”。黄老板倒是放下了身段,请教起来“老弟,前面看见你在看水的时候,在摇头,有什么说法吗?”
李震东想了一下,把要说的内容组织一回“这个蒸青绿茶应该还算是中上品,不算是最顶级的好茶,我到日本公差的时候喝过几次。这个用水,说实话,不是很好。茶味要水泡才能发出,用一句古人说的话,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井水不能算很好的水。”
这一番话下来,浑然不知黄老板心中,已经起了滔天巨浪。到日本出公差?这话理解不了!这是什么概念?有这么小的年纪出国公干的吗?至于李震东的水论却是没有听清了。
李震东疏忽了,继续往下说着“唐代陆羽茶圣提出了水源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为下。”黄老板勉强平抑心中所思,开口了“茶圣陆羽突出的水源看法,后来也有很多不赞同的吧?”。这个水的好坏,黄老板在港区也和众多茶友谈论过。有人觉得匪夷所思,有人觉得应有其事。更有人说古代流传下来,关于茶圣陆羽辨识扬子江中南零水的典故,是后人附会的。
“这个看法就多了”李震东好不容易碰上了一个稍懂些饮茶的同道。在他眼里,黄老板也就是稍懂而已。两人自然滔滔不绝的议论开了。把个黄村长给晾在了一边。黄村长对这些不太懂,平常也就是爱饮茶水。
直到黄老板的小伙计走进来,对着老板连说了两遍。黄老板才从谈话中回过神来,尼玛,他不服气啊,我这么大一个人,吃得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为啥差你这么远?这倒也不是黄老板的不懂。奈何是,李震东偏偏对华国茶文化较为精通。李震东本身是游山玩水,见多识广之后,慢慢的就亲身体会到了水质的不同。李震东是饮水论中的“等次派”,而黄老板偏居于港区,这个年代以前也不可能在华国大地上行走。哪能接触到华国各种美不可言的好水?就连“美恶派”都算不上。这个是先天条件不同,黄老板没法弥补的。要说华国水源的文化争辩,观点很多,突出的代表论点三大类,哪一样的辩论,李震东都能把黄老板甩到几条街以外,无他,地利耳。偏巧,李震东这时又冒出了一句结尾的话“港区的饮茶颇有失误”。伴随着李震东昂首斜睨的眼神,这是表示,行啦,我就不想多说了。这个已经是很给面子啦!换做寻常,李震东就曾经与一茶商辩驳,最后说得别人哑口无言,临走时,给了人家一个评语,你就一卖茶叶的,懂啥?让那个平常总是自诩很懂的商人,气得七窍生烟。得,这句话引起了黄老板的愤怒,可是不行啊,自己和对方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说不过。得找人,一定得找人来!把这小子嚣张的气焰给打下去。从最开始的小孩到小老弟,再从小老弟到老弟,现在又改成了小子。黄老板低下头,我这把年纪都活到哪去了?
因为黄老板给现金,所以两人去到隔壁,李震东单独住的偏房。板栗的实际数量,经过路上几天的时间,有点和初始数字偏差。水分散失的原因。按十八点五吨计算,一共给出了五万两千多元钱。按港区的水平给了一元多的价格。这个就是高价了。十元一张的钞票,也是一百张一沓,一千元一叠。李震东点的时候很麻利。最后点点头,一起随意的装进了带来的军用书包中。
黄老板看见了李震东漫不经意的动作,心里自然更有了想法。这是家里不缺钱的。这个就错了,李震东缺钱缺得厉害,不然,哪能出门干这种买卖?只不过是,后世带来的心态不同。出得门来的两人又是一团和气,生意做完了叙叙感情。黄老板这次来是有目的的。想要在大陆内地求一条货源的来路。无奈是李震东没这个想法,这个生意真的是很赚钱,但是只能做这么一次。所以没有松口。不过两人算是结为了茶友,把自己的联系地址留了下来,而且也顺带着把黄村长的地址给记住了。
黄老板还是斤斤计较刚才在论茶上的失败,见联系的事情暂时没有头绪。借喝茶时就想开了:这个小子对茶颇有看法,以我这点水平只有被做菜的料,要不?黄老板眼睛亮了“老弟,怎么样,有没有空去港区走走?”
李震东后世往港区走得太多啦,对这个真的兴趣缺缺“现在也办不了通关证,明天又要走人”。现在的港区一样不算是发展得很好,破破烂烂的地方同样不少,只在于商业发达些。
黄老板一听也是,现在肯定是来不及了。眼睛一转“老弟,要不然我来安排,走隐蔽的地方过去?”李震东听了这话直乐“走隐蔽的地方?说话这么文绉绉的,不就是tou渡吗?问题是,我过去做啥?”“过去玩玩吧,老哥介绍些人给你认识,这些都是饮茶高手,其中还有精研茶文化的学者,怎么样?”
李震东啼笑皆非,偷渡就为了过去喝茶?能不能找个更强大的理由啊?黄老板解释了“这个过去是很简单的”“有那么简单吗?”李震东还真的有点好奇。这个时候,村长大人说话了“如果真的要过去,还是容易的,晚上去,天亮以前回来”。但是具体的过渡办法两个人就是不肯说,只是说,你去就知道了。
有点心动的李震东想了又想,最后,还是不行!不能为了喝茶就这么过去,这个世界有为了这个理由去偷渡的吗?
正文 三十二章 夜宴一
热情好客的黄老板,没能说服李震东的港区之行。自己干脆留了下来,说是晚上这一餐,由他来招待远方来的客人。为了招待李震东,黄老板耽误了回港的行程。晚上这一餐倒是费了黄老板不少心思,家里吃不行,因为菜样太单调。这个不是待客之道!想想,合计了一下,干脆就去旁边一家新开张不久的大饭店。
yuedu_text_c();
自古以来,凡是人群聚居的地方,这个饮食好像都是最先发展起来的。民以食为天,到哪都要先把自己的一张嘴喂饱。不愁吃穿之后,当然就是吃好啦!这个饭店也是港区那边的一个商人,过来试水的。地理位置很好,正当街口,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装修上采用的港式风格,相对于内地,偏于华丽。内部的装饰上显得金碧辉煌,简略大方。富丽堂皇的一派气势。晚上的灯火一开,辉煌耀眼,在周围简单建筑的衬托下,愈发是显得华美贵气。
站在门口的众人有些迟疑,咱们来这里吃饭?赵师傅三人做工几十年,出差在外吃饭不少,可那差不多就是街头小店。极端简陋。机械厂的招待所,招待外地来的同志或者是领导。赵师傅有幸陪过几次吃饭,已经算是赵师傅等人去过最好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布置,曾经让身处其中的赵师傅看得眼花缭乱,惊叹不已。这会儿,赵师傅也有感觉,有点眼晕、头晕。
林火亮没表情,只是走在李震东的身后不远。毕竟是军人,血海中杀出来的。南方幽暗的丛林中生与死的搏斗,都没让他倒下,至于这里?林火亮正正头上的帽子,身形越发笔直,脸越发严肃。好吧,说内心的话,这地方比丛林还要让人紧张。丛林只需要辨别敌我,然后分出生死。这里,面对着华丽的屋舍,一个个笑容款款的美丽女孩儿,那瞟来的眼波,让林火亮的手心有了一层汗。林火亮忽然之间,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妹妹。两个妹妹打扮起来,一定比她们还要美丽。
从来就没见识过这种场面的赵强,反而是最大胆的。张着眼睛四处打量,生怕自己的眼神儿不好使,漏了啥!自己必须、一定、得把这些全部记下来,回头给伙计们来个教育。迎面而来的一个女孩,看到赵强的这副东张西望的傻样,噗嗤一声,忍不住笑了,轻轻抿嘴,翩然而去。留下赵强边走边回头,这时的心里,早把要教育兄弟们的心思忘光了,只留下了女孩巧笑倩兮的俏脸。
李震东根本没看饭店的这些装修、布置。只是和黄老板,黄村长两人闲聊着。这当儿,李震东正谈笑风生,提到了台岛七十年代以前的茶文化,就说没有。在台岛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茶叶的价格非常低廉。一斤大米可以换一斤茶叶。人们当时就称茶叶为“茶米”。这是“茶米”这个词的来历。漫不经心的走进了饭店。从一个人的各种动作的小细节,可以看出这个人所处的环境。黄老板不知道要怎样的环境?才能造就这样一个少年!看李震东的神情,明显没把这个大饭店看在眼里,就像是日常进出的就是如此地方。一路走来眼睛都不带看的,隐隐的带着些不屑。如果让李震东来说,随随便便就能给你挑出一堆的毛病。要他评论,顶多就是一句“马马虎虎拉!”
在几个人没留意的时候,李震东的高谈阔论,却是引起了旁边人的注意。也是来这个大饭店就餐的。一个六七十的唐装老人,一个二十左右的妙龄少女,几个青年人、中年人簇拥着老人和少女。老人走在一边,饶有兴趣的看着李震东。耳中倾听着李震东滔滔不绝的话语。
少女同样睁大着亮晶晶的眼睛。少女应该是不满二十岁,典型的瓜子脸,峨眉杏眼,披肩柔顺的长发。穿着一身苏绣旗袍,把窈窕、曼妙的身材给显露了出来,配合上雅静的神态,活脱脱就是华国古典美人的代表。她当然也看着李震东,其实,不止是她,酒店大堂许多人,都会打量一眼走过的李震东一群人。你看,一大群人,一个小小的少年走在最中间,众人围绕着,而旁边,一看就是港区来的大老板摸样的人,居然就是一副聆听受教的态度,这个就让人吃惊。那个少年打扮好像也不怎么的,一套不合身的军服。但是,那种神态,一种无形中发出的自信,绝对不会有人注意去看他的着装,只会看到少年行走顾盼之间,流露出的发自骨子里的高傲。
少女的眼里,那个小少年显得神气活现,偏又不会让人觉得骄横,理该如此才对。李震东长得确实耐看,脸色虽然不是很白皙,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阳光、俊秀的少年。女孩子很有好奇心的看着,这个漂亮的小弟弟。心里猜测,是大陆哪一个豪门大族出来的后人?这个气度如果不是阅识广博,是培养不出来的。这种随意谈笑,应付豁如的摸样做不了假。李震东哪里知道少女的想法?进门他就扫视了一遍酒店的环境,然后就没有在意过往的客人。如果是知道了少女的心思,一定会笑掉大牙。豪门大族?这个大族是真的,祖辈聚居的村庄,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那就太多了。就是李震东同辈的堂兄弟姐妹都有一大堆。父亲李国棠亲兄弟姐妹十个人,母亲王莲香那边兄弟姐妹九个。至于豪门?那就甭提了,只不过是岭南偏远山区的人家。好门倒是有好几扇!祖辈传下来的,百年不朽。在山窝窝老家的祖屋。好门大族就对了!
直到李震东一行人走进了一个大包间。老者看着少年的背影消失,站在那里想了一会,示意也就近在隔壁订房。
进了包间,黄老板伸手让出主位,请李震东上座。李震东这时就不能僭越了。主家坐主位,何况还有黄村长这样的一个长辈在。怎么能到自己坐主位呢?再是不懂轻重也要分个场合。真正涉及到礼仪的事情不能随意。李震东这会,是把黄老板归于自己的同辈,把黄村长归于长辈,黄村长和黄老板的兄弟关系?那和李震东没关系,各自交往吗!黄老板心里叹息,这个小老弟真让人没话说。叹息的同时也是觉得极其满意,这样的小老弟才真是值得结交的。
正文 三十三章 夜宴二
还是村长大人坐了主位。李震东和黄老板坐两边。余下众人也就各自落座了。
早有笑颜可人的服务小妹,递上了菜谱。面对着黄老板递过来的菜谱,李震东摇手推辞说了一句“客随主便”。黄老板笑笑,顺手就点了十几道客家菜,其中的酿豆腐是必有的,盐焗鸡也不错。黄老板停顿了一下,看着李震东“老弟,来两瓶酒?”李震东点点头,到了大酒楼总不能喝饮料吧?这个年代,华国盛行的饮料是汽水,橘子味的、甜橙味的,上大酒楼喝汽水?就有点难看了!摇头拒绝了黄老板点的几种好酒,李震东叫小妹上本地产的双蒸散酒。
酒楼的饭菜上得很快,精致的菜样让赵强花了眼。大陆内地也有档次极高的饭店,那个不是普通民众能接触的。普通民众最常遇到的就是大碗菜、大锅菜。平时炒菜也就是拿个大碗往里面盛。不会有人想着把菜摆出花样来。菜来了,自然是举杯喝酒。村长举起了酒杯。
这一次就是李震东自找不是了!李震东的酒量可谓是惊人之极,可那是后世在无数次的宴会中,生生杀出来的威名。现在的这个身体,只不过是小小少年。对于酒精还没有适应。仅仅只是几杯小酒,李震东有点上头了。在黄老板殷勤的劝酒中,苦着脸。
黄老板畅然而笑,原来小老弟也不是万能的吗!
落座的赵师傅众人明白,完全是黄老板宴请小李,顺带着请自己等人。虽然是彼此之间说话不明,但是主人家的热情,黄老板频频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