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而煽动浅野领地内的地方武士,在各地蜂拥起事。
他掀起了滔天大浪,接着又和弟弟道犬一起焚烧港,进出岸和田,粉碎由丰臣家转向家康,背叛秀赖的小出吉英。
在此情势之下,四月二十八日,板仓胜重急急地催促浅野军队出发,当时港的街道上已被火舌包围。
四月二十八日,被火焰包围的港,不仅成为关东方面的水军向井忠胜、九鬼守隆等与大野治长、槙岛玄蕃等激烈的战场;同时京都方面也发生了一件让市民为之恐慌的危险事件。
‘--大阪方面为了要焚烧京都,已经派遣许多密探混入。’
在这样的谣传之中,板仓胜重除了发布:
‘--请各位放心,所司代已经逮捕了放火的主谋者。’
并且把二十八日的出兵延期至五月三日……
放火的主谋者立即被带到市民面前,在众人的怒骂之下,绑赴刑场。
主谋者当然是与大野治房互相呼应,潜入京都古田家的家臣木村宗喜,以及宗喜手下的三十余人。
当时,大和的郡山方面,郡山城守将筒井正次已经弃城逃走,大阪军队也杀到了奈良。如果丰臣家的运气好,不仅是火焰熊熊燃烧的港,就连奈良、京都这两个日本古都,也都会化为灰烬。
国土受难的危机正在孕育着。
板仓胜重催促浅野军队出发,当然是因为他洞悉到这个危机……
以水野胜成为主将的军队,急急地朝奈良方面出发。然而,在他们到达之前,奈良随时有被焚烧一空的危险。
胜重一定是打算让浅野军队从和歌山出发,转往港。为了转移大野治房的视线,只好挡在他的前面……
‘--不管京都和奈良发生什么事,绝对不能让治房得逞。’
这是家康严厉的命令。
如果没有这道严厉的命令,这些以‘义’为主的大阪军队,必定会被后代责骂为不懂得衡量丰臣家和古都重要性的暴民。
浅野长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率领五千士兵布阵,以防领民们的暴动。
大野治房有鉴于此,认为不仅是奈良方面,就连纪州口,也将成为长晟落入陷阱之地……
他的作战计划是诱使浅野军队出动,让领民暴徒们,趁机袭击和歌山城,加以夹击……
浅野军队的先锋部队于九刻半(午后一时)抵达佐野。当时长晟的主力部队已经自井川抵达信达。
信达是大野修理的旧有领地,当时治长的老臣北村喜太夫和大野弥五右卫门正准备等大阪军队到达之后,便蜂拥起事,展开行动。浅野军队得知此事,立即逮捕喜太夫。当弥五右卫门极力抵抗之时,便加以斩杀。于是,两军之间的战火便点燃了。
当时大阪方面的人数,有人说是四万,有人说二万。
四万或许是过于夸大,然而对于只有五千人的浅野军队来说,总是四、五倍以上的人数。
大阪方面的总大将,毫无疑问是大野治房,在其手下有道犬治胤、郡主马、冈部大学、塙团右卫门、淡轮六郎兵卫、御宿勘兵卫、米田监物等大将。
他们都是在关原之战奋勇出击,战败后遭到斥责而愤慨撤离的人物。御宿勘兵卫正友效忠越前的忠直,后来也因为与主君发生冲突而离去。现在他放言,只要作战胜利,他将取得越前一国。
大野道犬和郡主马原本是丰臣家的家臣,此外,冈部大学则纲和米田监物也都是大将之才。二万名大军几乎都是闻战聚集而来的浪人们。
由于他们四处纵火,并在纵火之后又大肆掠夺,引起百姓们的憎恶。
负责指挥焚烧港的,是治房的弟弟道犬,事后也因此遭到市民们的残杀。
这个暴动部队于二十八日从港延伸到岸和田、贝冢附近,浅野军队与他们正面冲突,自然没有胜利的把握。
总大将大野治房派遣塙团右卫门和冈部大学为先锋,打算一举消灭岸和田的小出吉英,然后继续转向纪州路。然而,小出吉英与援兵金森可重死守城池,拒不出击,护住了东军的命脉。
于是治房命令弟弟道犬留下来监视岸和田城,自己则打算从贝冢朝佐野出发。
另一方面,浅野军队的先锋部队抵达佐野,并确定二阵、三阵的军队已经到达井、信达完成部署之后,便和殿后军队取得联络。
先锋部队的大将有三人,浅野左卫门佐、浅野右近、龟田大隅。当他们三人正在一起进晚餐之时,一位来自尾崎村家名叫九右卫门的百姓,急奔而来,报告大野治房军队已经接近了。
‘报告!大野主马亮治房率领二万以上的大军,已经向这儿前进了。此刻先锋部队或许已经到达贝冢。’
在此之前,浅野军队一直无法掌握敌军的动态。
‘这件事十分重要,马上派斥堠部队出去察看。’
出去了之后,没有多久便有报告回来:
‘敌军已经到达贝冢了。’
‘人数呢?’
‘大野治房、塙直之、冈部则纲、御宿正友、米田监物等人军队约二万。’
‘什么,二万……’
但浅野左卫门立即接着说道:
‘就算是二万或三万好了,都是一些乌合之众,我们立即将他们击退。’
但是龟田大隅持反对意见。
在作战时,兵力的多寡是打胜仗不可或缺的要素。
浅野左卫门佐一定认为,我方的先锋部队二千人,好不容易到达此地,若就此撤退,必定会影响士气,所以才提出进攻之言。然而龟田大隅却有不同的看法。
‘对方虽是乌合之众,但他们的人数却不是我们所能抵御的。如果我方的人数足以压倒敌军,当然可以决一胜负,但对方人数接近二万,而且是从港一路上到岸和田来的。对这样的势力,绝不可掉以轻心。’
‘难道你要我们士气高昂的部队就此撤退?’
‘并非撤退,而是找一个适当的地点。将敌人诱入之后,再加以击退。’
‘我不同意!这简直是畏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