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大传》免费阅读!

秦始皇大传第22部分阅读(2/2)

作者:未知

为其主,各卫其国,如今天下统一,你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

    “为了荆轲,也是为了天下百姓!〃高渐离挣扎着硬将头仰起,毫无惧色地说:“嬴政,你应该到民间走走,看看天下百姓如今过的是什么日子,不要只是以胜利者的姿态作什么巡狩!”

    “带下去斩了!〃始皇突然狂怒。

    在侍卫用玉盘呈上高渐离的人头时,皇后紧闭眼睛,泪不断汩汩流出。

    “将头缝连遗体,好好安葬!〃始皇的语气柔和得出奇。

    从此,他终生不再接近和原诸侯有任何关系的人。6

    咸阳宫赵室里,灯光辉煌,室外亭台楼榭,远处甘泉山和整个咸阳城,全都盖满了皑皑白雪,冰雪封住了整个大地。

    宫中每个近侍和宫女脸上都笼上愁云,因为他们打从内心敬爱的皇后病重,看来会不久人世。

    皇后待下宽厚,始皇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只有皇后说话他是百依百顺,她为他们排解了不少危难。皇后去后,要是换上苏妃立后,她懦弱恭顺,在始皇面前一句拂逆的话都不敢讲,以始皇暴躁而又喜怒无常的个性,加上赵高喜欢拨弄是非,点火煽风,他们的日子会很难过。

    赵室里,为了冲淡悲伤气氛,始皇命令点上每一盏灯和烛台,两具麒麟送子形的火盆里,也烧着红红的炭火,为四周白色的墙壁和装饰染上一层粉红。

    胡亥刚由奶妈带来见过母亲后退出,如今室内只有始皇和皇后两人。

    皇后斜靠在床上,始皇就坐在床沿上紧握住她的手。她脸色苍白,不时咳嗽,说话呼吸都感到困难。

    “你不要说话了,休息一下!〃始皇轻轻帮她槌着背,无限怜惜地看着她。

    “趁能说话的时候,我得将事情交代完,否则就没有机会了!〃皇后摇摇头。

    “看你总是这样固执不听话,〃始皇轻轻拍着她瘦削的脸颊:“不要那样胡思乱想,太医说你只是受了惊吓,再加上点风寒。”

    “这么老了,还那么孩子气,人家说什么就相信什么!他们是找不出病因,不敢下药。秦法严,判断了病因,连下三剂药不见效就要治罪,他们当然要说我没有病了,你明白吗?”皇后摇头笑了。

    皇后都四十五、六岁的人了,笑起来仍然有那个邯郸小女孩的娇媚,始皇不禁心内更酸,他呆呆地望着她,一时说不出话。

    “现在我有两件事想问你。〃皇后严肃地说。

    “请讲。”

    “一旦我去后,立谁为皇后?”

    “一旦你丢下我不管,今后只要我在位,大秦就没有皇后!〃始皇毫不考虑地说。

    “这怎么成!大王不可一日无母,后宫不可一日无主,不立皇后,谁来母仪天下,管理后宫?我的皇帝,后宫几千女人,有时候比天下兆民都难治理,你明白吗?〃皇后噗哧一声笑了。

    “也许可以要苏妃治理后宫,但我绝不再立后!〃始皇坚决地说:“而且,徐巿寻找'青春之泉'就快回来了,我们将长生不老,千万年为夫妻,共同治理大秦!”

    “我的皇帝,刚才我说你孩子气,容易相信别人,你要是相信徐巿这类术士的话,那你更是和婴儿一样天真无邪了!世上要是有'青春之泉'这类的东西,那应该现在还是由尧舜称帝,轮不到你来做这个始皇帝了。〃皇后笑得咳嗽,久久不停。

    始皇轻柔地揉抚着她的胸口,很久她才喘过一口气说:

    “就算有'青春之泉'这种东西吧,恐怕我也等不及了,现在还是掌握时间谈正经事,你真的决定不再立后?”

    “在我以及整个宫中上下的心目中,没有人能取代你的地位,与其立非仆人,不如让这个位子空着。”

    “嬴政,多年如一日,你始终对我如此好……〃皇后将始皇的手放在脸上轻擦,哽咽着说不下去。

    两人就这样满怀悲痛地温存了很久。

    最后,皇后擦干眼泪说:

    “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你到现在还未立太子,这关系以后大秦的国运,我想在走以前知道,〃皇后沉吟了下又说:我知道你忌讳言死,但哪个国家不预先立储?这与死不死没有完全的关系。譬如说,你常出外巡狩,总要有个名正言顺的留守者。早立太子,兄弟们也早心定,不会勾心斗角,手足骨肉猜忌相残,一旦不讳……”

    “这你根本就用不着问,当然是胡亥,〃始皇阻止她再说下去:“他是唯一嫡出,也是我们唯一的爱子!”

    始皇看着皇后,预期看到她脸上的欣慰,谁知她却是连连摇头。

    “怎么?立他不好?〃始皇大出意料。

    “依我的私心,当然立他最好,但为了大秦的国运,千万不能立他!〃皇后正色地说。

    “为什么?”

    “你生了公子二十多人,同母者多的高达七、八个,少的最少有两、三个,胡亥一旦即位,就会发生两种情形,一是他刑杀所有成群结党反对他的兄弟,再不然就是他受别人的压制甚至是推翻。”

    “这是你多虑了,〃始皇笑着说:“如今不比从前,公子都不分封,大权完全在皇帝一个人手上,诸侯勾结谋反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我不赞成胡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胡亥本性太坏,暴虐无知,又不肯学习,将来不会是个好皇帝!〃皇后叹口气说:让他做个黔首平民,也许在兄长的照顾下,他会活得平凡快乐,终其一生;要是当皇帝,会误尽天下苍生。”

    “他才几岁?大了,懂事了,就会改的,他的脾气很像我,但你敢说我不是个好皇帝吗?〃始皇自信地说。

    “他怎么能和你比!〃皇后叹口气:“你勤劳、英明、果断、睿智,他正好相反,俗语说,八岁看到老,他今年都十岁多了。”

    “这件事让我再考虑考虑,本来我不打算这么早立储,也就是因为对胡亥眼下的样子担心。〃始皇想借机下台。

    “不,我真的想知道你要立谁,我才会走得安心。〃皇后语气非常坚决。

    “你心目中的人选是谁?〃始皇不得已反问一句。

    “扶苏!〃皇后毫不迟疑地说。

    “理由呢?”

    “苏妃人虽然懦弱了点,但贤德宽厚,是当太后的好材料。她生子仆人,立扶苏,同母兄弟多,可以互相扶持,其他异母兄弟不敢结党欺压他。同时扶苏是你的长子,为人贤孝,不止你我知道,也为天下臣民所共同承认,这么好条件的人你不立,却只以对贱妾之爱的一己私心,就想立胡亥。殊不知,你这样爱他的方法,不但是害了大秦,也是害了他!”

    皇后挣扎着起身,危颤颤地跪在床头,泪流满面地恳求:

    “陛下,承蒙恩宠殊遇,多年如一日,臣妾感激不尽。假若你还怜惜臣妾,让臣妾走得安心,请放过胡亥,让他做一黔首平民,无灾无祸终老吧!”

    始皇连忙将皇后紧紧抱入怀里,泪如泉涌地说:

    “玉姊,玉姊,为什么要这个样子?胡亥是你的儿子,但也是我的,我答应你,我会为他的好处着想。”

    始皇始终未放弃立胡亥的想法。

    三天后,皇后去世了。

    咸阳举行了盛大丧礼,灵柩暂厝兰池,等待始皇陵寝建筑竣工后,再行安葬。

    天下服丧三月。7

    秦始皇帝二十九年初。

    自皇后驾薨后,始皇不再立后,只命苏妃管理后宫,也不提立太子的事。

    只是他睡不安寝,食不知味,批阅奏简文书时,也常会停下朱笔出神。

    除了常梦见皇后不说,有时候无论日夜,他眼睛一花,就会看到皇后的身影出现,有时候也会在耳畔听到皇后喊近侍或宫女的声音。

    宫人怀念皇后,宫中传出谣言,有人看到皇后出现在她喜欢或常到的地方。

    始皇闷闷不乐,脾气更坏,朝中大臣人人自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遭到他的斥责,甚至是获罪下廷尉。

    御医诊断,始皇是思念皇后过深,郁闷积心,最有效的良药就是散心,改变一下周围环境。

    于是李斯上奏:齐国人心不稳,儒生常造谣生事,批评时政,总是以三皇五帝旧制,诋毁本朝的重刑法治,需要皇帝亲自去安抚一下。

    李斯这一本上奏,来得正是时候。始皇想出游,找不到借口,深怕别人说他多情柔弱,为了逃避对一个女人的思念出游。

    李斯正好给了他这个借口,何况他的确怀念琅琊山的山海美景,当时他下令琅琊郡守移民的事,他也想验收一下成果。

    对儒生的造谣生事,早就在他的预料中。这些儒生虽然口诵孔丘修齐治平之道,但五谷不分,四肢不勤,整天不事生产。上焉者教几个学生图个温饱,下焉者就一天到晚鬼混,全靠主持些祭典之事,赚几个钱度日。

    秦平定天下后,祭典之事日少,不工作就无钱可赚,而且请求法治,法律条文的复杂就够一个人终生研钻不清,有些聪明的儒生就改行习法,专替人写状打官司,倒也有些人靠这起家发财。但有些自命清高的儒生,不屑干此营生,或者是改行不成,眼看别人发财眼红,于是就诋毁其现行制度来。

    当然始皇心里最清楚,上次祭泰山,没请这些齐鲁宿儒、舆论领袖参加,才是真正捣了这个马蜂窝的主要原因。

    这次去,他要安抚他们一下,当然,若安抚不成,必要时也得法治几个人立立威!

    于是他准了李斯的建议,亲自出巡东地,并命赵高和郎中令按照上次泰山封禅准备一切出巡事宜。

    正月底,始皇在众多郎中、虎贲军及军队拥戴下,又出了孙子函谷关经颖川郡(原韩地),由直道向齐郡出发。8

    阳武县城外三十里处的博浪沙。

    此处形势险恶,起伏延绵的丘陵蔓草丛生,长满参天古木,间杂着人高的灌木丛,通往平地的直道必须从两边削壁的山谷中通过。

    张良带着一名大力士,在山边的一块突出部等候着始皇车驾。

    这处突出部满布蔓草和灌木,山壁如刀削,山谷中人马无法上来,而突出部向后则是森林密布,再多的人隐进去,就像群鱼逃入大海,再也难以追踪。

    这里的确是一处埋伏狙击的好地形,居高临下,视界广阔,一击得手,从容而退,始皇人马即使要上山搜索追捕,也要绕上一大圈路,何况两个人一逃进原始森林,就像丢进草丛的两根针,想找也无从找起。

    张良二十岁出头,生得白皙娟秀,身材修长,眉清目秀,唇若涂丹,经过初春的太阳一晒,两颊像抹上胭脂般发红,他不像一个准备刺杀天下之王的刺客,倒象一位女扮男装的美人。

    张良为原韩国人,祖父张开地曾在韩昭王、宣惠王及襄哀王三朝为宰相,父张平亦曾相韩厘王和悼惠王两朝,韩国灭亡时,张良尚幼,等到长大以后,深感国仇家恨之痛,立志效法荆轲刺杀秦王。

    他解散了家童达三百人的大家,弟弟死了也不埋葬,为的是节省费用,全力重金改买能刺嬴政的勇士。

    在中原多年求寻不得,于是远到东海之滨,见到了仓海君,他为他介绍了这位大力士带回来。

    他经由韩平地的反秦组织,得到始皇东巡的消息和路线,并侦察到始皇昨夜宿在阳武县城,今天早晨出发,中午会经过此地。

    东海力士看不出实际年龄,生就一副魁梧身材,高达九尺有余,虎背熊尧,豹头环眼,满脸虬髯与胸毛连接。他不会说中原话,好在张良粗通他们的语言,倒也能较好地沟通。

    他们都穿着绿黄劲装,为的是与背景颜色吻合。

    为了这次刺嬴行动,力士特制了一具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由上而下投掷车驾,必可砸得四分五裂,车内乘员则必死无疑。

    为了试验铁锥的威力,张良和他在这里连砸碎了好几部车。东海力士的投锥越试越准,张良也越来越有信心。

    此刻,张良望了望日将当中的天空,担心地向东海力士说:

    “快到正午了,嬴政的车队应该快到了,怎么还不见张福回报?”

    他正说完话,只见谷口远处扬起一道灰尘,一匹黄膘快马向这个方向急驰而来。

    “看,那不是张福回来了吗?〃东海力士学着说中原语,有点大舌头。

    再看那匹黄马忽然不见,原来是由谷口小路绕到山后来了。

    果然不久,一个十三、四岁书童模样的人从后而草丛钻了出来,他气喘喘地向张良说:

    “公子,嬴政的车队已离此不远,预计半个时辰后会到了。”

    虽然初春朔风仍带着寒意,但三个人额上流着热汗,这是因为劳动,也是因为紧张。

    “张福,你先走,到下邳去等我,该躲在什么地方,你记住没有?”

    “圯上桥左项伯住处,〃张福回答,但他立即又恳求说:要张福单独走,我不放心公子,求公子让我留下。”

    “你留下无益,等会事毕,无论成与不成,我和力士都要分头逃离,力士自行回仓海,我会到下邳与你会合。〃张良柔声地说。

    “我不愿回仓海,愿长随张君。〃东海力士前半句是中原话,后半句却是东夷语。

    “那事毕以后,我们撤走时,你要紧跟着我!〃张良叮嘱他说。

    正说话间,只见山谷直道那头灰尘扬起,高而扩散,乃是有大队车马来了。9

    始皇坐在輼輬车中闭目沉思,他在怀念皇后,也在思考该如何安抚齐鲁的那派儒生。

    他明白,这班儒生虽然早失去了孔丘所教导的儒家教养——诗、书、礼、乐、御和射,变成了身无一技之长、手无缚鸡之力、整天只知道穷研古制、批评时政的怪物,但他们说的话黔首相信,认为他们都是无所不知的圣人,至少是圣人的传人——贤人,遭到他们的反对,真是件麻烦事。

    也许博士员额七十还不够,应该增加到七百或者是七千,将原六国所有的舆论领袖一网打尽,让他们都集中到咸阳居住,每年发点俸米给他们,让他们甜甜嘴。

    但养这么多文不能草檄,武不能执戈的人,总得找点事给他们做,要他们做什么好呢?

    始皇想来想去有点头痛,最后灵光一闪想出来了——就要他们分组专门研究古制,若干人编成一组,分别研究三皇五帝以及殷周的政治文物及各种制度,让他们整天埋在旧竹简里,再没有时间乱讲话。

    而民间教育应该由地方政府来举办,教的应该是些实用的技艺,诸如农事、园艺、医药、卜筮、刑名狱政等等。

    杨朱说,岔路多了,羊容易走失;韩非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些话真是一点都不错。

    天下豪侠,他已收拾得差不多了,因为他们大都有违法犯罪纪录,这样的人早被他下令各地郡守,以惯犯罪名拘捕,编成劳改队参加筑路、治河、修堤去了。

    现在轮到整治这些满腹牢骚、妄事批评时政的儒生,但依法提不出他们的罪证,手段太过激烈会引平民怨,后果不堪设想。

    “也许,将他们集中到咸阳的办法可行,那就要各地郡守借推荐博学贤良之名,将地方危险分子都呈报上来;另外,必须要李斯再立新法,限制一下民间的言论,将妖言惑众,无事生非的人加以治罪!〃始皇终于得到结论。

    正在他想这些事的时候,整个车队忽然停止下来。

    虎贲军都尉来报:

    “启奏陛下,前面已到博浪沙,因地势险恶,直道必须由山谷通过,臣正派人上山两面搜索,清道后再走!”

    “天下平定已久,还要这样大费周章吗?这一停要停多久?〃御车的赵高在代始皇答话。

    始皇听到说话,伸头车外对赵高说:

    “就暂时休息一会,都尉所虑甚对。”

    都尉飞马前去部署,始皇要赵高掀汽车前窗帘〃他举眼望去,只见前锋三千名金盔银甲的虎贲军分作两边上山,漫山遍野地搜索过去,然后在谷道两头及各要点派上警戒,都尉做了前进记号,车队又再缓缓移动。10

    可惜的是,虎贲军搜索虽然仔细彻底,但他们找的是大队人马的大目标,张良和东海力士却是穿着与背景相同的衣服,而且是躲在事先挖好再加上伪装的坑洞里。

    尽管成千的虎贲军牵着马从他们头顶的山路走过去,沙石纷纷下落掉在他们脸上和颈子里,但就是没发现到他们。搜索完毕,派出警戒后,始皇车队又缓缓启动,一批批通过峡道。

    “同式的车有六部,我要投掷哪一部?〃东海力士一手提着铁锥,另一只手提着铁尾的铁链问。

    张良放眼看去,心里暗暗叫苦,责怪自己年纪轻,筹划不够周全。

    只见三千前卫虎贲军已过峡首,四周严密警戒,六百名执戟佩剑的郎中,前后左右拥卫着六部款式一样的輼輬车,后面再跟着三十部车,分乘李斯等从巡大臣。

    “等下车过的时候,你注意插有黑色旗帜,上绣龙凤标志的就是。〃张良只有如此告诉他。

    “好!〃东海力士专心注意缓缓接近的车队。

    前导郎中过去,六部輼輬车经过他们脚下,只见六部輼輬车都插有龙凤标志气。

    “插标志气的车有六部,张君,我该投掷哪一部?”

    一投不中,前功尽弃,但车子在移动,时机就要过去,没有时间让他多做考虑。

    “皇帝总应该乘第一部,投掷第一部!〃张良急促下决定,第一部车也刚好接近他们的峭壁脚下。

    “好!〃东海力士运起全身力气,虽然穿着劲装,也看得出他浑身的肌肉隆起。

    他挥动铁锥,在空中划了几个圆圈,在日正当中的阳光下划动了几道光圈,他对准第一部车松手投掷,铁锥在半空中发出呼呼声响,显示铁锥去势之疾和他力道之大。

    铁锥不岂不倚砸中輼輬车,整个车厢砸得四分五裂,驾车的六七黑色骏马受到惊吓,人立长嘶。

    郎中令及众郎中高呼:

    “有刺客!”

    众人纵马执戟将第三部輼輬车团团围住。

    张良这才清楚始皇是坐在第三车,很遗憾他们没多带一具铁锥来。

    正在他懊恼间,虎贲军强弩手纷纷发箭,向突出部及后方树林草丛等凡是有可能藏人的地方实施威力搜索。

    成千上万的弩箭,像漫天遍野飞来的蝗虫,咻咻声不断,令人头启发麻。

    好在张良早防到这一着,他的藏身坑洞事先挖了一道交通壕,直通后山树林下的山谷,他们的座骑也藏在那处山谷里。

    就这样,东海力士和他都险些中箭。

    在几波弩箭的威力搜索后,虎贲军后卫部队大批人马上山。有的骑在马上,横冲直撞地来回巡查;有的下马,每隔五步一人,横排着拨草前进,真是连只兔子也会给他们找出来。

    但他们来得稍晚,张良和东海力士早就到达山腰藏马处,骑上快马,加鞭跑掉了。

    搜山没有任何发现,车队又再继续前进。第一部车只是备车,上面只有一名御者,被砸得脑浆迸出,面目全非。

    始皇铁青着脸坐在车上,半天不说一句话,赵高小心翼翼地驾车,不时偷窥车内始皇的脸色。

    始皇如今心中想的是:为什么他日夜辛劳工作,冒着寒暑在外奔忙,清除战争,为天下黔首兴办民利,还是有人这样恨他?荆轲的事,他想得开,高渐离的结,他就一直耿耿于怀,今天这个连影子都未见到的刺客,更让他的自信被那一锥砸得粉碎。

    为什么他们恨他而不感激他?古时多少君王躲在深宫享乐,不问民间疾苦,百姓还称颂他们是无为而治的圣王贤君。不兴办水利,天时不好,百姓就得吃草根树皮;河水变道或暴雨成灾,无数的农田家园只好被淹没。不开辟道路,粮食无法转运,河东丰收,河西却会饿死人;货物不能畅其流,日用物品就会昂贵;军队不能快速调动转用,就得养更多的边防部队……

    这些黔首为什么不体念他的苦心,只喊叫着徭役太重,反而怀念那些素食尸位、将国家弄得贫穷落后的庸君?

    最后他想起孔丘的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许,他应该自行其是,不应该顾虑这些儒生和黔首怎么批评。

    他想:“我是天之骄子,上帝将兆民托付给我治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为了他们长久的利益,短时间内,他们必须牺牲一下,他们再苦再累,总没有我这样累,只要我问心无愧,不管他们怎么去想!”

    这样一来,他的内心舒服多了。

    张良和东海力士博浪沙铁锥一击的消息,不久就传遍天下,六国故旧尽皆兴奋。

    始皇下令大索十日,但刺客的身影都未见到,从何索起,郡县也只是虚应故事了事。

    始皇游兴皆失,因而更相信荀卿〃人性本恶〃的说法,光是怀柔没有用,君王仁慈就是无用的代名词!

    他到齐郡以后,再登之罘山刻石颂秦德。

    李斯等人预先警告始皇心情不好,齐郡郡守当然不敢找那些反对派的儒生来烦他。随着始皇游之罘山和琅琊山的儒生都是属于歌德派,他们日夜跟在始皇后面歌功颂德,一致的结论是,始皇功德都远超过三皇五帝,既然号称始皇帝,一切法令制度当然从他开始。

    始皇听了这些儒生的话,龙心大悦,下令郡守举荐方正贤良到朝中为官时,不要忘记他们。

    游罢琅琊山,见到山麓移来农户渔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总算冲淡了张良行刺事件的愤怒。

    始皇由鲁地取道上党回咸阳。11

    回到咸阳以后,始皇按照原来的构想,命丞相王绾通令各郡以举荐方正贤良的名义,将那些不满时政、乱事批评的儒生全都送到咸阳来。

    但命令到达各郡守手上,全都打了折扣,因为这些郡守深怕保送上去的人真正得罪了始皇,他一迁怒,谁也承受不起,尤其是始皇喜怒无常,谁也摸不透他这项命令的真正用意。

    于是,三十六郡的郡守不谋而同送的都是歌德派儒生,其中还有不少的方家和术士。大小郡所送的人数不一,总共加起来有六百多人。

    始皇对这些人甚为优遇,特别赐宴咸阳宫,然后要丞相会同李斯将这些人分组,专事研究古代制度,将结论呈报用作施政参考。

    这些人当中有两个人最为出色,一个是来自燕地辽东郡的卢生,一个是来自韩地颖川郡的侯公。

    这两个人不但深通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对易经特别有研究,同时还兼研方术,上知天文星象,下通地理风水和医卜。据知道的人透露,卢生更精通招魂术,能将亡魂召来与亲人相见。

    时间一久,这两个人无形中就成了这批人的领袖。

    秦始皇帝三十一年。

    始皇回到咸阳宫中旧环境一久,又不免日夜思念皇后,几度思念成疾,整天精神恍惚不能理事。

    但不管他身体怎样不舒服,或者是政事再忙,他每天傍晚一定会微服简从,去到兰池皇后棺木厝地悼念一番。

    卢生日子一久,和赵高搭上了线。有鉴于徐巿上奏一道求〃青春之泉〃的书,就骗到了楼船百艘,童男童女各三千,金银珠玉无数,几年无消息,不知道如今在哪个岛上称王。

    他也想效法徐巿故技,富贵荣华一番,否则天天和这些老儒生皓首穷经,尽研究那些殷商钟鼎的稀奇古怪文字,以及其凑发掘出来的死人骨头和殉葬物,来摸索三皇五帝及殷周文物制度,他很快就会满头白发,说不定还会发疯!

    九月,正好咸阳传出有茅蒙此人在华山白日升仙,有人看到他乘云驾龙,腾空而去。

    卢生于是花了点钱,买了些糕饼糖果给在街头巷尾游玩的小孩,教他们唱一首歌谣,歌词是——

    …

    神仙得道茅初成,

    驾龙上升入泰清,

    时下玄州戏赤城,

    帝若学之腊嘉平。

    …

    街头小儿吃卢生的糕饼糖果,唱得越来越有劲,虽然不懂歌词的意义,也是辗转相授,后来大人也跟着唱起来,最后传到始皇耳中。

    那天,他在南书房由赵高随侍。以前皇后在的时候,除了趁始皇及皇后不在,带着宫女打扫南书房外,赵高是进不了南书房的,因为皇后对他的猥琐诌媚丑相有说不出的厌恶,只要他在场,她总是眉头紧皱没有好脸色。

    皇后很少外出,偶尔和始皇同出,她也独自乘坐凤辇车,从不和始皇同乘,因为她看到赵高驾车的样子就想吐。

    但现在皇后已死,蒙武夫妇又告退归隐,远居渭水农村,他找不到一个可以讨论心事的人,于是赵高乘虚而入,变成始皇诉说心声的对象。

    那天,始皇听到宫中有人唱这首歌谣,笑着顺口问赵高说:

    “这首歌谣据说在咸阳传唱很久,里面有些词的意思朕还不能全懂,你能为朕解释一下吗?”

    “陛下圣明都不能解,奴岂不懂的地方更多!〃赵高诚惶诚恐地说。

    “那是否能找到人解说呢?”

    赵高故作思索状,一会儿又装出好不容易想到的样子跪禀说:

    “奴婢听闻燕地来的卢生深通仙道,也许他会知道。〃他继续又作考虑状,似乎有话不敢说的模样。

    “赵高,你吞吞吐吐地干什么?〃始皇知道他这个毛病,他从不愿主动献议,总是要始皇逼问,他才肯说出。

    “奴婢大胆禀奏另一件事,陛下思念皇后过度,常常致病,卢生除了明白仙道以外,还深通招魂之术,陛下大可一试。”

    “真的?〃始皇惊喜地问。

    “奴婢也只是听说而已,不敢肯定,据说卢生还会看前生。〃赵高谨慎地回答。

    “何谓看前生?”

    “就是施用法术让一个人看到自己前生是什么。”

    “哦!〃始皇不再说话,因为他对这没有兴趣,他今生功业地位不但超过他的祖先,而且跨越三皇五帝,要是推溯前生,他只是小国国君,甚至是个栉风沐雨仅能糊口的小民,那岂不是会打击他的自尊!

    “明晚召卢生至南书房。〃始皇最后如此说。12

    卢生四十多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