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难嫁》
正文 楔子
〃》前言
佛台莲座旁有一清池,池水清透,荷莲满池,万花争艳,独一支红莲纳苞收朵,不骄不媚,静立水中。
佛见曰:“我涅槃成佛前,缘要普渡众生,行走与九洲六国,三界六道之中。一日,误入得洪荒之境,偶见你,灵气逼人,体性清净,妙色无比,彼时轻叹,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而我问你,汝何为在此?你却不应,只摇其叶;我点头,又问,汝为谁?你仍不语,但摇其身,我亦点头。而后问,汝当何自处?你不答,却将花瓣静静绽开,我方悟道开怀而笑,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我才涅槃而生,以此正觉成道。我成道之时,你亦修成无量之法,我佛光普照之地顿显满地红莲。我所过之处,脚下莲花铺地,清香四溢,道是你功德圆满,如此你随我入了极乐。”
佛顿了顿道:“如今你缘是为何要纳苞而不开,孤处而不自待?”
红莲不动,静静的立在水中一央。忽有一道清风自水面升起,吹起道道水波,花叶相击,只听“咚”一声清响,滴水落入池中。
红莲摇动根身,花苞绽开,花蕊中依稀还有水滴的痕迹。
佛摇头道:“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如何成佛?”佛长叹一声,带着永世慈悲的眼看向红莲,道:“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错。也罢,你既有未了的前缘,去吧,去断你的姻缘,我在这等你回来。”
迦南尊者带着红莲走出大雄宝殿,踏入轮回隧道之时,他盯着红莲看了许久,微微喟叹一声:“你……要记住了。不忘初心,才能始终。”随即翻手送出,红莲跌入轮回,转生路上传来迦南低低的梵唱,亘远绵长。
第二章 国婚
两国休战的另外一个原因——联姻。
据说江辽两国的政治家们,连着三年的战争,终于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吃饱喝足后深刻认识到,消灭一个敌人,不若建立一个朋友来的简单。至于他们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觉悟,某个有权威的八卦专家人物听闻是两国的王在某天夜里突然梦见一白袍老者,老者只说了一句:“岁末再战,大祸将至!”
于是第二日两国的王迅速下令互通使者,使者们坐下一阵调侃后居然忽的欢天喜地的发现大家竟然这么有默契,想法如此一致。然后一番你来我往的恭维后终于达成一致,两国休战。
既然要休战总得找个原因,不然显得这些政治家们多没面子,也避免后世记载时出现个类似“吃饱了撑着”的秽语,总的影响不太好。于是乎大家伙呼啦啦围坐一圈做好,商量找个什么样的理由。若是一般的理由倒也好找,但是要找一个既不能显得世俗草草带过,又要凸显出两国堂堂国威诸如此类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比较难了。为此一群使者们又是一番折腾,绞尽脑汁,寝食难安。
许是老天这段时间真的睡的太久,接连几天一直失眠,偶然巡视人间,才发现世间已如炼狱一般,于是乎善心如奔腾的江水,一发不可收拾。又许是不忍让使者们本就不多的头顶上,再少掉几寸头发,这天正午时分,正在苦思冥想的使者们,忽然远远闻的一声歌声,犹如灵鸟轻啼,婉转轻盈,珠圆玉润,仿若天籁之音幽幽传来。
据后来人传说,此曲余音尤绕耳旁三月有余,如仙乐如极乐,回味无穷。
辽鄞国一使者一拍大腿,大喜道:“此乃天意,真正是天助吾矣。”
后经打听,才得知原来唱歌是正是江都国的大公主,瑾诚公主。
传闻此女常年隐修在山中,不得常见,忽有一天被一樵夫所见,惊为天人。于是回得家中道与乡人,大家口口相传,说此女国色天香,冰肌玉骨,气质若如兰,才华馥比香,正真是一代芳娇。至于传言的可靠性,便无从考证了。
而好巧不巧的是,辽鄞国有一太子,名曰辽欤。德才兼备,文韬武略样样齐全,是辽鄞国上上下下少女们心中的天神。但因征战许久,国内的男丁本就稀少,免于征召的男丁不是残疾就是病弱。试想一个没少胳膊没瘸腿的人,且又是生长在皇家的人,有钱有权,自然免不了成为一干女性同胞们的偶像。所以可想而知就算是个王大麻子的那样的人出现,或许也能拥得一干粉丝,是以传闻的真实性或多或少都带了点传闻的色彩。
两国使者意见就此达成,联姻便也就顺理成章的订了下来。
占山为王的,有的成了山大王,有的成了土匪,有的成了隐士,有的则就是普通老百姓,当然,这之中还有另一类人,我们称之为宗师。
无论是禅宗也好,还是道宗也罢,约莫是和宗教扯上那么一点点联系的,且看上去很有学识和修养的,说出的话又都带了那么一点玄乎的色彩,我们大家习惯性称之为大师。
成为大师的道路,可能是曲折离奇的,苦难艰辛的,但也有可能是很简单的,简单到匪夷所思。
据岁莫八卦得来的小道消息称,丘山的开山鼻祖児清祖师爷修成正果的机缘便是如此简单。
児清原名王浅浮,家住丘山山底,一日一道长化缘至此,口渴难耐,见得小屋,随敲门化缘。王见道长,纳头便拜,又将道长请至家中,以礼待之,必恭必敬,丝毫不敢有所怠慢。临别时,道长笑言:“衔环结草,以恩报德,山中一屋,盖有八室,赠与道兄,望以恩纳。”说完,便化作一缕清风,消失不见。
王以为见到仙人,更是三跪九叩,拜谢不敏。当即,入得山中,果真见有一宏伟寺院,欢欢喜喜的住了下来,于是便有了今天的玄清观。
我听完这则故事后,满是不以为然,岁莫问我为何,我道:“其实我可以不可以这么理解,那道长被派遣到丘山做主持,出入时见这丘山灵气俱佳,是个修炼的好地方,也是满心欢喜。但几回住下来,发现这寺中无趣的紧,想要离去,又怕顶头上司责怪,又或是觉的就这样走了,对寺庙的有些不负责。正是一筹莫展之际,刚巧碰到了咱祖师爷这倒霉催的孩子,自导自演了这一处神剧。借机将这座寺庙丢与了他,自己溜之大吉。其实倘若真是见了祖师爷以外的谁,保不准他也会说‘施主,我见你挺有慧根的,不如来我观中修炼,包你身体贼棒,吃嘛嘛香……’之类的言论。”
岁莫觉得在理,于是也便将这翻言论道与观中的其他道友听,如此一传十,十传百……等再传回到我和岁莫这里时,竟然有了十多个版本,这让我和岁莫很是诧异。
不过这许多版本中我和岁莫最喜欢的还属児修祖师爷和那老道之间的爱恨缠绵,你侬我侬,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听后让人不禁敬仰起造论者之鬼才多变,为祖师爷那未了的情缘,深深拘了一把同情的泪水。
yuedu_text_c();
当然,后来这事被传到了观主的耳里,岁莫被观主提着棍子追了三天三夜……
我安慰岁莫说,越是这样就说明你离真相越来越近了,因为黎明来临前总是有黑暗的覆盖。
玄清观依八卦而建,分有八山围绕,分别为三连宫,六断宫,仰盂宫,覆碗宫,中虚宫,中满宫,上缺宫,下断宫。中有一山名丘山,又有天池立顶,将丘山一分为二,于是丘山便又以两仪之象划分为北辰殿和南山殿。
至于这殿内的构造如何,我却是不得而知的。每每我央着荀师父带我一起赴宴时,荀师父拿出几个锦儿记的水晶虾饺,便把我打发走了,是以我从未曾去过。只听的几个师兄弟说,那里是个仙境。
荀师父是丘山中几个为数不多的长老之一,威望、声誉自是不一般。但荀师父是个闲散惯了的人,除非真是天塌下来的时候,他可能才会去趟南山殿,基本上都是卧在家中小憩,是个十足的宅男。不要误解宅男这一词,因为宅男中也可以逆袭成为一干女性同胞心中的男神。
荀师父是美的,至于美到何种地步,用荀师父的话说,叫美的一塌糊涂。
荀师父一生收了十个弟子,前八个已经修成正果,并顺利出师了。
基本上归隐的归隐,出家的出家,只余一个名叫濯昀的人,听说混的还算凑合,成了一名言情小说家,当然他小说的大部分题材大都源于荀师父,因为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总能扒拉出一些不大不小的绯闻。按荀师父的话说,没有绯闻的名人,不叫名人。
濯昀的文笔自是不错了,荀师父一部分的铁粉便是看了濯昀的小说而形成的,当然荀师父很是满意这样的效果。
荀师父的绯闻中最荒唐的要属,他曾一度被传好龙阳。这个传说源于荀师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收男不收女。于是爱好八卦的人们不遗余力的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经过几轮的口水战,大家一直认定荀师父好龙阳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