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来,一旦内外壕填埋妥当,城池成为一个平坦、开放、迈向太平的大阪城,那么就再也不会成为那些野心家利用的对象了。若没有这样的体认,大阪城恐怕无法继续成为新公卿丰臣家的宅第。
然而,秀赖不仅不这么做,反而向正纯、直次、正成等人诉苦,遭致家臣极端的反感。
(为什为世人不能了解我的苦心呢……)
在这一年内,病倒数次的家康,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寂莫、苦痛和无奈……
(就连秀忠、秀赖也无法真正了解我的用心……)
在这种重重焦虑之下,家康更兢兢业业。
如果和平真的是建立在这种肤浅的基础上面,那么,确如伊达政宗和藤堂高虎所预言的,只是让战争暂时休止罢了。
(莫非这是神佛想给我家康这一生所做的最后考验……)
家康把这一层意义分为二个方向来考虑。
其一,那就是人的一生中,没有‘十全十美的’。所谓全十美,可以比喻成完全的‘善’。
家康太过于追求这一点,于是神佛告诉他:
‘这样是不行的。’
另一个就是把此事视为自己的错误,需要重新自我反省。
‘--从某方面来看,这件事情尚未成功,需要再一次严格的考验。’
这也表示家康必须再活一、二年,利用这段期间,彻底加以检讨。
‘京都的冬天很冷,太寒冷了……’
回到二条城没有多久,家康便这么说道。
这时候他已下定决心。不论他将这件事视为过于要求完美,或是视为需要再下功夫,总之,必须让自己暂时脱离这个漩涡。
于是他心里暗下决定,在正月之前,先赴朝廷拜年。等到使的答礼之后,便在三日离开二条城,回到骏府。
对于秀忠,他则表示:
‘--京都的冬天太冷了。到了正月,就尽早回东边去吧!’
当然,秀忠不会表示赞成。现在的他和家康有不同的想法,正积极督促大阪城的二丸和三丸的破坏工作。
家康知道当他不在的时候,不仅是秀忠,就连执行的官员,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也是令家康苦恼的一天。
(或许秀赖是因为秀忠的存在而不敢说出心里的话……)
总之,家康的用心,无法为双方了解,这可以说是最大的失败之处。
何不在这个时候从漩涡之中抽身,静静地等待,看谁会来解开他的困惑。
因为一个人的智慧和思虑是有限的。
一个真正的智者,应该是广听人言,并妥善地运用之。
(唯有这样,智者的智慧,才会永无止境……)
家康一边苦笑,一边思索着。于是,家康便在二条城迎接庆长二十年,也就是他七十四岁的正月。
‘--一年之计在于元旦。’
家康十分尊重习俗以及家风。
对一些没有理由的浪费和虚礼,以他的个性来说,是绝对不被容许的。
然而,一个信仰合理主义的人,却对源远流长的家俗,抱持着相当执着的态度。
他在除夕夜,亲自修改准备在元旦送到宫内的、象征吉祥的纸鹤,并静静地倾听从京都各寺院传来的除夕钟声。
在聆听钟声的时候,他多半也对自己要离开这漩涡、前往骏府的行为,做了一番严厉的检讨吧!
当然,这会涉及‘人的寿命--’。
(十九年来,二度濒临死亡……)
他能不能平安无事地渡过这一年呢……
然而,生死ca纵在神的手中,不是他所能控制的。问题是,在面对死亡之前,能否将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呢?
七时半起床,他一边洗脸,一边询问德川家的传统‘兔杂煮’,是否煮好了。
‘--这其中有一段故事的。我们的祖先,离开故乡,父子俩流浪各国,饥寒交迫,最后在信州得到某个人家的帮助,吃了一顿饭,才恢复过来。今日品这份“珍味”,不仅能补充体力,同时也可以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贫穷、不要忘记恩惠。希望你们将来仍然能将之持续下去。’
由于跟随父亲而来的十四岁的长福丸赖将(后来的纪州赖宣)身边,因此家康特别加以说明,然后准备开始向四方膜拜
长福丸多半不了解父亲为何一边向宫内献上鹤,一边在自己的家里准备兔子吧!
‘--这么说,我们的祖先,就是这对父子,日子过得十分的艰苦啰?’
膜拜完毕之后,长福丸进入佛殿,问道。
‘--不错,就像你我一样,在寒冷下着大雪的除夕夜里,在信浓的内山。当他们走到那里的时候,全身都快冻僵了,喝了热腾腾的兔杂煮,才恢复了元气。如果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这都是老天的保佑。’
长福丸赖将不知在想些什么,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辞。
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必定感怀着,当时是一对父子,现在我们也是一对父子啊……
于是,在进行传统的膳食之中,各诸侯、僧侣等前来道贺的人,都聚集在大厅。
在这些客人之中,也有令家康意想不到的道贺者。
‘前内府,丰臣秀赖的使者伊东丹后守长次先生,从大阪前来贺年。’
家康放下筷子,脸上像照射着正月的阳光般,高兴地说道:
‘什么,右府先生派来的贺年使者!’
恐怕这一辈子再也不会有像今天这样的元旦了吧!
离开京都之后,最令他放心不下的就是秀赖。而今他却派遣使者前来……他在元旦早晨已经到达二条城,想必是秀赖昨晚就命令他从大阪出发的吧!
‘哦……右府派来的贺年使者……好极了,大厅里一定有很多人吧……好,现在把这些吃的收下去,就请他直接到这儿来吧!’
家康迅速地吩咐下去之后,回过头来与和他一起进食的长福丸赖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