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准备攒着镶牙,但现在得知我手头并不宽裕后就一直睡不着觉。她说: “我是土埋到半截的人了,还镶牙干什么?你拿着花吧,城里喝水撒尿都用钱。”
我第一次没有接受她对我的爱,我知道她很伤心,可我宁愿像小时候一样嘴对着嘴,接 受她吐给我的任何拌着唾液的东西,哪怕她现在干瘪的嘴让我忍不住翻胃。
在我家没住几天,外婆就走了,她看到即使不镶牙我也要把钱花在她身上,花我的钱让 她心疼。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她觉得在我家出出进进会给我丢脸,左邻右舍的目光 使她很不自在,“城里人的体面”把她比得“不像人”。她坚决不住了,她想那个为之ca劳 了一生的家,那里有围着她转的儿孙重孙,想那些自由自在不停地唱着山歌一样的鸡鸭鹅群 ,那宽敞的房子院子才是她真正的乐园。因为我不送她走,她竟然想自己到火车站去,结果 迷路了,幸好我们找的及时。没办法,只好送她走了。她觉得只有让儿子赡养才顺理成章, 自己的归宿应该是属于生她养她的那片土地。
听母亲说,她最后几个月病得很厉害,但最想的人是我。嘴都说不清话了,还惦念我的 种种不容易,她对母亲说“她太要强,让她不要太委屈了自己”。而这个时候的我却不在国 内,连跟她说说话都没做到!
外婆永远地走了,她连名字都没留下,却在我心里留下一片空茫和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捡回来的感觉
〖ht3k〗——给远方的母亲和上一年级的女儿
妈妈,是世上最伟大的角色,母爱的神圣和永恒,是写之不尽的主题。在妈妈的养育下 我也成了妈妈,却又不安份守己地在家尽妈妈之责,跑出来品尝大学生活的滋味。可是,无 论我多么叛逆,母性的情感却常常不自觉地飞回千里之外 “当妈”去了,怎么也拉不回来 ,这时候就想重复古人的话题,写点属于母亲和母爱的东西。
其实我小时候没有感觉得到多少母爱,母亲的形象也自然没有多么伟大。从我记事起 ,家里就充满了吵闹声、哭声,母亲的关爱都给了妹妹弟弟们,如果我这个作“老大”的想 引起母亲的注意,也只有找理由哭几声。稍大一点的时候,我就成了一大帮“野”孩子的其 中之一,跟着喝生水,吃冷食,只要不生大病躺在炕上,母亲可能不会想到我的存在,至于 饥着或饱着就更没人过问了。而且母亲常常有满肚子牢骚急待发泄的气势,使我不太敢靠近 ,怕一触即发。有时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被母亲借题发挥似的,横眉竖目地吵骂一顿 ,然后会“两败俱伤”,都泪流满面。更多的时候,弟妹们捣的乱,母亲却不问青红皂白就 训斥我一顿,那时我就会对母亲充满怨恨。
即使母亲最“温柔”的时候,也不像歌颂得那样。记得母亲把我们的棉袄棉裤絮得厚厚 的,而且前襟总是翘着,穿出来怀里总像揣着些东西,谁见了谁说“像怀孕的老婆”。我宁 愿挨冻也不想穿,母亲却没好气地说:“冻天要的是暖和,不是好看”。话虽是善意,却 也让人感到冷冷的,甚至有些尖刻。总之,那时的母亲脸上布满愁容、迷惘和怒吼,看不到 笑容和慈爱。
现在,我很思念自己在远方的女儿,不知她是否也在想我。今早听到广播里传出“六一 ”儿童节的声音时,耳边立刻回荡起女儿那稚嫩的童音:“妈妈,你回来过六一吧!”这是 她从幼儿园转到学校后的第一个儿童节,在她的心目中,这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我仿佛看 到她穿着崭新的裙子蹦蹦跳跳欢快的样子。可是,我不在她身边,给她买的节日连衣裙寄回 去了,也不知收到没有,穿上合不合身。我记得自己小时候,为了这个节日能穿上不带补丁 的新衣服,提前好几个月就跟母亲“谈判”,总觉得穿平常的衣服对不起这个节日。
我想,女儿一定在可怜巴巴地等我回去分享她的快乐,跟我谈学校的各种庆祝活动,谈演出 ,谈她同学的新衣服,谈她自己的新衣服受到怎样的评价……可我做不到,我也有课要上, 我要完成我的学业。这就像当年我兴高采烈地想找母亲分享我的快乐时,母亲却总是心不在 焉或刚刚生完气还阴着脸,让我一下没了说的兴致。
女儿也一样,她一定从几天前就在盼电话了,可我连个电话也没打,甚至忽略了今天就是那 个隆重的儿童节。想来她肯定也为我这个母亲的失职而扫兴,甚至伤心,可能也会觉得我这 个母亲不爱她,否则怎么会这样冷落她呢。她从两岁就像孤儿一样被送到了“长托”,一个 星期被接回家一次。开始,就像进监狱一样,总是含着眼泪向我哀求:“妈妈,我听话,别 送我去了,要不,就把我送姥姥家吧!”
往日不想去的姥姥家也比幼儿园好吗?我没为她想过。
我猛然间意识到,自己的现在多么像当年的母亲啊!我们都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原本 的母爱被生活扭曲和掠夺了。那时,母亲所有的爱和笑容都被贫穷压成了无数的碎片,分给 了庄稼地,分给了食不裹腹和衣不遮体的穷日子,分给了全家老老少少十多口人的喜怒哀乐 ,那种承受远比现在我的境况要艰难的百倍。我现在尚且满足不了女儿的要求,那时百倍艰 难的母亲怎么能满足我呢!
我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终于懂得了母亲和母爱,也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捡回作为母亲 的那种特有的感觉。母爱是天性,无论生存环境多么恶劣,这种爱都不会变质,都会坚实地 维系在每个孩子身上。不需要言语去解释,更不需要强作欢笑去装饰,孩子理解与否是另一 回事。我相信我的女儿将来也会理解我的,就像现在我理解了当时的母亲!
早晨的阳光抚吻着我的肌肤,像母亲让弟弟写来的信,闪耀着慈祥的关怀和永远写不完 的爱。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这几年母亲常挂在嘴边的笑容,我觉得自己找回了许多失去的东西 ,沉淀成一种感觉。
当然,今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女儿和母亲打个电话!
神〓〓交
我一直以为,人朝夕相处品味相投关系和谐是建立感情的基本条件,在这基础上,再进一步